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1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847篇
中国共产党   2356篇
中国政治   3882篇
政治理论   781篇
综合类   199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748篇
  2021年   721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752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当好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锻造过硬队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力;践行党的宗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凝聚力;创新动员模式,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强化共同价值,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勇于自我革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新力,从而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82.
针对基层派出所防范管理主业还未完全凸显,基础工作信息体系还未完全构筑,群防群治网络还未合理严谨的问题,应通过着力推进社区治安巡访机制,强化情报信息和人口管理意识,以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严密基层的阵地控制,整治治安问题突出地区,继而调整管理防范的薄弱部位,实施新型社区警务战略。  相似文献   
183.
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的逻辑自洽。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对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的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均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均衡;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呈现耦合协调现象,但以初级协调型为主,耦合协调度尚待提升;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现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西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为了使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耦合协调发展,应明晰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创新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方式,强化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教育的体系建设,挖掘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域关联。  相似文献   
184.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乡村振兴法治化的专门性、基础性法律,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政策引导型向法治保障型的转变。以该法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化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法治保障,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该法从规范、内容和治理三个维度确立了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基本框架,其实施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促进多元规范有效衔接、通过政府推动多元共治以及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就,到2020年已经实现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其中财政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的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财政保障依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后扶贫时代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特点,继续引导市场机制发挥其优势参与其中具有客观必然性.本文通过对资产收益扶贫、...  相似文献   
186.
新农民阶层与乡村司法理论的反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力 《中国法学》2007,(6):157-165
作为当前学界主流的乡村司法理论,基于对乡村社会结构内向、封闭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然而,新农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推动的乡村社会变迁,导致乡村司法理论产生一些悖论性事实。这种变迁和悖论能够从"地位获得理论"与乡村司法运作存在的关联中加以解释。据此,现有的乡村司法理论应当有所修正,使得带有"治理"味道的地方化特征不再那么显著,转而复归到追求普适化的乡村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7.
任征  齐士英 《前线》2021,(1):61-62
湘西,沈从文笔下一个美得令人向往的地方。然而,7年前,这里还是湖南省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也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有近75万贫困人口。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湘西各县市均实现脱贫摘帽,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易地搬迁、乡村旅游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之路。2020年11月,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韶山市银田村、吉首市坪朗村和隘口村、桃源县杨溪桥镇等地调研采访,共同感受湘西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88.
沈辉 《理论导报》2022,(3):47-4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在强调两条底线的同时,还强调兼顾顶层设计与务实推进,不仅明确了目标任务与工作要点,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执行办法与针对性措施,深入贯彻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持续夯实三农“压舱石”。  相似文献   
189.
黄振华 《理论与改革》2022,(4):156-165+168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乡村”,但又不能囿于“乡村”,而应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予以认识和把握。这既是由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决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县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与县城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导向不同,县域发展的基本导向是乡村振兴,其主要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居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家与社会的关键节点,具备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载体功能和支点作用。以县域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应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为本位的基本原则,以县域城乡融合为基本路径,围绕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乡村发展等重点领域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90.
吴越菲 《理论与改革》2022,(5):94-108+150
乡村与数字技术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交织,当代农村正在出现全新的数字乡村性。技术连接性的研究视角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于农村发展的解放潜能,但却忽略了对技术干预多维后果的考察,容易带来技术目标论的观点。“技术”与“智慧”之间不能简单等同,数字技术为农村发展带来数字资本的同时,也使得农村陷入“技术不智慧”和“技术升级、智慧降级”的发展困境。乡村数字化发展有待于全面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迈进,进一步突出“人”的独特性、内生性、能动性和可及能力。如何实现技术增强型的“智慧乡村”,可以从社会、道德、自觉、抗逆力以及技术5个维度来综合考虑“智慧”概念及其在乡村数字化建设中的引入和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