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33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部法苑》2001,(10):62-62
高柏华与彭仲皙、阎英娥、陈燕等亲朋好友相约,于20010年8月20日到大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旅游,并拍摄了两卷珍贵的旅游纪念照片。回京后的当日,高柏华便将胶卷交给了彭仲皙,让她将2卷胶卷送到万寿路新兴图片社冲印,并交费44元,新兴图片社出具了印有“长虹冲印”字样的小票。谁知,过了几天高柏华兴冲冲地去图片社取照片,却被告知照片找不到了。高柏华找图片社的业主王盛昌理论。王盛昌拿出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服务行业管理办公室印发的《北京市照相业经营服务规范化文件汇编》,  相似文献   
102.
从“囚徒困境”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囚徒困境”(thePrisoner’sDilemma)是 1950年由社会心理学家梅里尔·M·弗勒德、经济学家梅尔文·德雷希尔提出来的。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 ,分别在不同的屋子里被审讯 ,他们被告知 :①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后 ,各判刑五年 ;②如果两个都抵赖 ,各判刑一年 ;③如果其中一个坦白后 ,另一个抵赖 ,则坦白者被释放 ,而抵赖者被判刑十年。该情况可用如下矩阵表示 :囚徒A囚徒B坦白抵赖坦白 - 5,- 50 ,10抵赖 - 10 ,0 - 1,- 1  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囚徒A的支付 ,第二个数表示的是囚徒B的支付。在…  相似文献   
103.
“感谢你们的专业意见,为我们精准排除了好几个'雷',感觉心里踏实了.”4月9日,临海市司法局局长陈新带着律师等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浙江荣鑫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陈新一行为企业进行了“法治体检”,排查购销合同付款条款不严谨、合同争议解决管辖地约定不明确、部分员工未按标准投保等3个法律风险点,并就企业拟对一线计件人员实行“弹性工资制”一事,提出事先约定、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等专业意见,企业负责人连声道谢.  相似文献   
104.
《北方法学》2021,(3):59-70
"证照分离"改革是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的关键。造成"准入不准营"的主要原因包括法律制度的强行性规定,管制思维的巨大惯性以及行政官员惧怕承担改革风险。作为"证照分离"改革重要方式的备案制和告知承诺制面临着一定的合法性困境。"证照分离"改革程序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法治困境,主要体现在国务院调整的行政法规和文件过少,优化准入条件的具体要求与法律相龃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角色缺失。增强简政放权力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及时修改法律、行政法规,鼓励地方探索精神,赋予地方更多的改革自主权,确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是"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5.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处罚之前要履行告知是行政机关的义务,陈述、申辩是当事人的权利。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履行告知程序不敢有丝毫马虎,但是,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时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不够重视;听取意见流于形式走过场,听取意见细致程度不够,听取意见后听之任之,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06.
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 ,由于对行政告知程序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实践中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不规范、不科学 ,影响了法制统一和执法效果。对此 ,文章分析了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意义 ,并从行政处罚公正、公平、效率的原则出发 ,对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程序若干问题进行利弊剖析。  相似文献   
107.
《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告知程序,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的告知时间应界定在调查终结并提出初步意见之后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告知形成应采取书面的形式;告知内容包括:(1)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2)告知依法享有的权利。不告知,行政机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08.
所谓侦查讯问告知是指侦查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被告知其应当享有诉讼权利的权利,是国家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对无罪推定、控辩平等、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法律只确立了诉讼权利而未确立诉讼权利的告知程序。侦查讯问告知程序的确立涉及告知的目的、主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9.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是对我国行政处罚程序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我国行政处罚程序向公开、公正、民主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针对在该程序的实践操作上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笔者认为,在告知时间上,应因案件适用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告知的形式上,应采取书面形式;在告知的内容上,应告知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相对人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申辩权、陈述权、申请回避权、要求听证权等;在告知内容的质量要求上,要求告知的内容应该合理、协调和统一,应明确具体,应确保陈述和申辩制度得以顺利贯彻。  相似文献   
110.
行政机关进行诉权告知成为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起算点,是由司法解释逐步确立的。在新《行政诉讼法》建立新的起诉期限制度以后,该项制度面临着是否继续适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41条实质上是在法定标准以外增加了新的起算点,针对所有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如未履行告知义务,法院一般直接适用两年的起诉期限,除非有特殊情形的推断。新法施行后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叠加适用或者选择适用两年期限和新的6个月期限。基于诉权告知制度在我国行政程序法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对诉权告知与起诉期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讨,并且对其适用范围进行类型化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