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30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361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3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计算机犯罪是21世纪破坏性最大的一类犯罪,要打击和遏制这种犯罪,计算机取证承担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是我国信息网络安全亟须研究的重要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需求。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公安院校开展计算机取证教育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2.
在基层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一体化机制建设中,公诉部门引导自侦部门侦查取证制度是一项重要内容,这既是以往工作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也是新形势下提高自侦案件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3.
一、操纵证券价格犯罪概述:我国开辟证券市场至今的十几年中,股市行情几度大起大落,各种违规事件层出不穷,由此引发的民事、经济、行政、刑事案件不绝于媒体,给社会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政府为抑制股市过度投机也常常不得不强加干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证券市场本身所具有高风险,高投机这一固有属性所决定的以外,从法律角度观察,也有不少是为法律所禁止的违法行为作崇,如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价格、虚假陈述、欺诈客户等证券欺诈行为,其中,操纵证券价格则是扰乱证券市场的罪魁祸首之一。我国《新刑法》对操纵证券价格的行为人除处以经济制裁外,其最高刑期也长达五年之久,可见处罚之严厉。所谓操纵证券价格,就是指行为人利用资金优势,人为制造虚假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104.
一、基本案情左某是河南信阳人。2011年某日,其和同乡徐某骑车来到舵落口大市场准备盗窃财物。看到一家门店里只有一个女老板在,徐某便假装购买商品跟老板章某某谈价钱,左某则溜进章某某的办公室拎走一个手提包(包内财物价值近两万元)。左某刚出了门,就被章某某发觉。章某某边追边喊,来市场买东西的市民项某闻  相似文献   
105.
规范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案取证标准,有利于提高渎检干警搜集、固定证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达到办案效率快、办案质量高、办案社会效果好的目的,从而促进反渎职侵权斗争的深入开展。本文围绕犯罪构成,按照取证依法、充分、.必要的原则,从侦查取证标准的概念、法律依据以及标准的具体构成和适用方面对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以下简称“本罪”)的侦查取证标准及要求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6.
在诱惑取证中,应当借鉴美国的客观标准说,注重规范政府的行为界限。行政调查取证有适用引诱行为之必要,可适用于调查具有连续性或者隐秘性的不法行为。但是引诱行为应遵守适当界限,如事前调查掌握行为人有可能违法的初步证据后,才能实施引诱;政府的引诱不得"蛮横",向公民施加过分压力。我国应严格约束引诱的适用范围,禁止"随机测试"的引诱方式,并排除以引诱行为作为前提的衍生证据。  相似文献   
107.
张楚  张樊 《证据科学》2007,(6):54-60
为了保证网络证据的可采性,网络取证在遵循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国内外学者建立了诸多网络取证过程模型,但是从网络发展趋势来看,网络取证模型不必强调统一、通用性,应该针对特定的环境分别制定网络取证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8.
郭玉伟 《天津检察》2007,(5):56-56,58
证人证言是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就自己耳闻目睹的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是否积极、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出具客观、真实的证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法制进步的标志。由于我国法律制度对证人制度保障和义务强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且个别证人法律素质不高、作证积极性不强,致使取证难这一问题成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证人不愿作证,有着不同的原因。笔者结合自身在公安预审、公诉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对几种不同心理证人的取证技巧。  相似文献   
10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由此可见,只要是知道案件情况,且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的人.无论其是否成年,都可以作为某一案件的证人。但实践中,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处于发育阶段,其语言表达存在;隹确度不高、逻辑性弱、易变性强等特点,且其本身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故向未成年人取证存在难度高、技术性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胡伟 《天津检察》2007,(5):52-52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核心和基础。但在查处刑事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取证难,证人不与配合等问题。笔者现就如何解决好证人不与配合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