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30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361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3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计算机犯罪取证主要围绕证据的获取和证据的分析。主要过程包括保护和勘查现场、获取物理数据、分析数据、追踪源头、提交结果等。计算机反取证就是删除或者隐藏入侵证据,使取证工作无效。反取证技术主要有数据擦除、数据隐藏等,数据擦除是最有效的反取证方法。从取证与反取证两方面分析计算机犯罪的特征,研究反取证技术的根源,可有效地保护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62.
防范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讨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对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维护法律公平和法律正义,促进刑事诉讼活动的规范和完善,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现实、积极、重要的意义."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不仅是司法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和世界性的问题.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很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从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出发,怎么能够更好地杜绝非法取证,防止刑事错案,涉及到人权保障事业,涉及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3.
我国是一个两轮车大国,涉及两轮车的交通事故鉴定正逐步兴起。在分析两轮车碰撞事故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两轮车事故速度鉴定思路及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参数及其测量的要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4.
核心提示:当前职务犯罪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增强,往往在实施犯罪后转移赃款赃物,订立攻守同盟,构筑牢固心理防线。面对这种情况,运用传统的"由供到证"的办案模式往往难以突破案件,只有转换思路,通过查获赃款赃物等手段获取犯罪证据,才能"由证到供",最终突破案件。  相似文献   
65.
侦查实践中,非法取证行为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刑讯逼供和欺骗、引诱、威胁等方法收集言词证据。究其原因,在于侦查取证主体法治观念淡薄,办案水平不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够完善,侦查监督不力以及传统诉讼理念的影响等问题。防治非法取证有利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程序正义。防治非法取证应从提升侦查取证主体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66.
云取证是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高速性,对云取证的研究就不能局限在已经普及使用的技术范畴内,要求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针对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完善取证体系。所以深入探讨云计算电子证据取证的合法性显得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学术以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7.
根据实施金融犯罪对网络信息技术依赖的程度不同,网络金融犯罪可以分成三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简单存储和传输手段的金融犯罪、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重要传播手段的犯罪和比较纯粹的网络金融犯罪。为应对网络金融犯罪的专业化程度和侦查取证难度加大,相关侦查取证工作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和计算机侦查取证的技术手段,树立"以信息制信息"、"以网制网"的工作思路,在侦查取证环节寻找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8.
确定不能犯的印象理论与重大无知说虽然简单明了,但从理论基础上看存在先天不足;具体危险说从一般人观点虚拟法益的危险性,虽然强调其来自重视法益客观危险的客观未遂理论,但其所认定的法益危险,其实来自一般人的共通意识,如果这个共通意识与现实客观情况不同,就会发生明明不可能损害法益,但具体危险说认定有危险的结论.为此,有必要坚持彻底的客观危险说立场,即就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在事后从客观上进行考察,如果行为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就是未遂,否则是不能犯.从事后观点判断有无危险的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从所有已知的事实中,找出无法满足既遂构成要件的关键因素.其次,视关键因素是否属行为人无法控制的随机事件.如果是,则关键因素属于防止结果发生的变项,这时必须再决定,该变项是否可能以导致结果发生的变项的方式出现,从而损害法益.最后,审视“致果变项”作用的时、空关系,该作用必须发生于原犯罪流程的着手后至最终效果完成前,也必须是原犯罪处所的相同或紧邻地域.如果能肯定其时空关系,则个案中有事后危险,可判断属于相对不能的障碍未遂.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排除我国不合法取证现象,惩罚犯罪,保障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应建立符合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完善案件取证规则,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机制,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取证工作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的方向发展。文章在分析国内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0.
随着现代电子存储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必须主要依靠电子资料作为事实认定基础的案件在近年内开始大量涌现出来,例如中原第一黑客案、北京某公司电子商务走私案等等。但是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文章参考国内外的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