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30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361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3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紧急状态是任何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因而行政紧急权力的动用在特定情况下也就同样不可避免。但是何为行政紧急权力,为什么要控制行政紧急权力以及如何控制行政紧急权力,这些关乎行政紧急权力有效运行的重大问题,伴随着紧急状态立法成为我国行政法学者热议的话题。学者们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基本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对行政紧急权力法律控制的必要性和控制路径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加强对行政紧急权力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法律控制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2.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及时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  相似文献   
93.
“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在刑法界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在界定合同诈骗案件当中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显得非常重要。“非法占有目的”在合同诈骗罪中只能产生于财物所有人交付(处分)财物之前,在合同诈骗案中不存在所谓的“事后故意”。  相似文献   
94.
"事后受财"的行为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其社会危险也日益严重。但目前学界依然在争论此种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受贿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权钱交易的时间次序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如果不认定此行为的刑法定性,势必会造成法律上的一个漏洞。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分析,"事后受财"应当构成事后受贿罪。  相似文献   
95.
试论民事诉讼“陷阱取证“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倍受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笔者从价值选择和利益权衡的角度对陷阱取证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恶意诱发型"陷阱取证方式取得的证据应当一律排除,对"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方式取得的证据原则上应予采纳,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在实施陷阱取证之前有证据初步证明对方已经侵权行为或者准备实施侵权行为;(2)在实施陷阱取证之前已经运用了其他合法的收集证据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人员调查取证、查实犯罪事实主要的侦查方式,因为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其如实的供违内容体现犯罪全过程,基于此侦查人员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讯问方式,从犯罪嫌疑人口中获取信息,进而扩太取证范围,来查清犯罪事实,因此,在侦查过程中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必不可少的。从实践角度上讲,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工作申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7.
证人证言异常变更有多方面的原因 ,为消除证言异常变更对诉讼的干扰和负面影响 ,确保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 ,首先要严格执法 ,依法取证 ;再次要强化证据意识 ,全面收集证据 ;再次要健全证人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8.
刁钦廉 《法制与社会》2011,(13):213-214
为认真贯彻上级检察机关反贪案件协查工作的有关规定,紧密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反贪部门对侦查协作工作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了既严格依法办案,又积极履行检察职能,促进了协查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协查工作价值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9.
《政法学刊》2017,(1):79-89
从规范层面看,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电子数据的搜查并未做明确规定,电子数据提交原则以"原始载体说"为主。基于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显示,实践中对电子数据的提取主要以勘验、检查、鉴定的形式进行,但这些控权较为宽松的取证措施并不能承担起公民隐私权益保护的重任;实践中以书面形式代替电子证据"原件"展示的做法,实质上限制了被告方辩护权的行使。完善电子数据搜查制度和展示制度,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最佳证据规则等在电子取证中的运用,应是未来电子证据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0.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相当数量罪质,罪责相近的犯罪行为,不同法院之间或同一法院不同合议庭法官之间所做的裁量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