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4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234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3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5篇
法律   1868篇
中国共产党   926篇
中国政治   1558篇
政治理论   678篇
综合类   126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作为历史的延续,其在动态中发展,在新形势下受到一些新的因素的影响而较以前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农村贫困问题造成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削弱了现代社会的后续推动力。  相似文献   
993.
完全民法典化的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特殊性在于将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全部集中在民法典中同时废除现行的六部知识产权特别法。这种立法模式开创了现代知识产权立法的一个新时代,但也将给俄罗斯的知识产权法律实践带来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99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具体保障措施,为农村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党建工作,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95.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反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无论对美国对华政策遏制派还是接触派都起作用。遏制派试图像对付苏联那样来对付中国 ;而接触派则想促使中国向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变。但双方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即彻底清除共产主义。无论是克林顿民主党政府还是布什共和党政府 ,对华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董幼鸿 《新东方》2002,(3):10-14
在现代工业和农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里,尽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作为农村特殊弱势群体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目前中国农村老年人数量多于城市,农村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农村老年人无固定的养老收入,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要甚于城市老年人。当前有利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传统的家庭文化及现实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在21世纪建构农村养老保障新体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7.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外学术界兴起了全球化研究的热潮.在90年代初,学者们开始从文化或者文明的角度对全球化加以考察,逐渐形成了文化全球化的研究框架.文化全球化研究至今方兴未艾,这个总主题下的全球文化、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文化帝国主义等重要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关于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主义"概念和实质出发,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主义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998.
明察历代政治得失,以驭现实治乱风云,是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突出特点。毛泽东读史,有其明确的现实目的和价值取向。他是把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领导现实运动走向胜利的三个条件。因此,他在阅读《二十四史》时,尤为关注的是历史上各个王朝的治乱兴衰、成败得失的根由,以及有关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继而从中寻绎经验教训,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