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862篇
中国共产党   406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40篇
综合类   3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于物权公示究竟是物权权利的公示还是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将有助于确定物权公示制度的内容和范围,界定物权公示制度的概念,确定物权公示制度在物权法中的地位、物权公示是否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物权公示的效力。一个完善的物权法体系至少应具备基本的原则、全面的制度及应变的机能。  相似文献   
22.
我国刑法第205条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只是简单地表述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没有其他限制性条件.因此,根据对法条罪状的理解,只要具备虚开行为即可构成本罪.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犯说成为对本罪构成要件解释的通说.然而,立法机关设立本罪的初衷是为了惩治以虚开为手段骗取国家税款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准确地认定本罪...  相似文献   
23.
采用职务行为的公正性说、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说、公职的不可谋私利性说等学说来解读我国刑法中受贿罪的法益均存在理论破绽。对受贿罪的法益解读应着眼于国民对公权力平等对待的信赖。受贿罪的不法本质在于:破坏国民对公权力被贿赂侵蚀时仍会平等对待国民的信赖感。保障公权力和国民的沟通,保证公权力平等地服务于国民,是信赖说的深意所在。受贿罪保护法益的内涵要与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变迁相适应。信赖说引入国民视角,符合政治沟通的理念,能消解上述学说之间的冲突,更能反映时代内涵,因而存在巨大理论优势,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4.
吴仰湘 《求索》2006,(3):205-208
皮锡瑞的未刊稿《师伏堂经说》,是他始治经学时的笔记,其中《公羊传》题下的93条札记,有61条针对《春秋公羊传注疏》的各种缺失而发。细检皮锡瑞对何注、徐疏的批评,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纠补其文字训释之误,二是指陈其违离传义之弊,三是揭举其前后乖异之失。清代公羊学家重义例而轻文辞,对《春秋公羊传注疏》作训诂、考释的不多,皮锡瑞本着朴学精神,指陈其瑕疵,纠补其缺失,因此十分值得今人重视。  相似文献   
25.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正在审议的《运输法公约(草案)》中专章规定了权利转让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规定的解析明确权利转让的涵义、内容以及效力,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现状针对《海商法》的修改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6.
西原春夫  刘建利 《法学》2015,(2):133-139
日本刑法学说史的发展背景是欧洲刑法学说史。欧洲近代刑法学产生于启蒙主义思想,后者带来了罪刑法定主义、责任原则、报应刑论等刑法思想,并促生了古典学派(旧派)。后因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出现了近代学派(新派),并与旧派及折衷派展开了激烈争论。日本刑法学说最初引进了法国的折衷派观点,后因国家体制的原因又大量引入德国法律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新派所影响,促进了刑事政策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刑法学说基本上倾向于旧派的立场,至今仍争点不断。  相似文献   
27.
印度中观派的龙树在"缘起性空"这一理论层次上,成功地否定了果法的实在性,但没有解决因法是否实在的问题。所以龙树必须从彻底否定"因果"的理论高度来达到"毕竟空寂"的层次。龙树认为,完善的因果理论必须既要满足因、果有联系,即"一"的关系,又要满足因、果相区分,即"异"的关系。但由于"一"与"异"相矛盾,不能同时处于一个体系中,所以因果关系无法成立,故一切皆空。如此看来,唯识宗的种子与现行的因果理论并不成功,西方哲学中也无能够满足龙树苛刻要求的因果理论。但唯独新有部众贤提出的因果理论却超越了龙树:在果法处于未来世正生位时,因果相互系属故是"一"的关系;当果法被无障胜因"生相"推到现在世已生位时,果法成为与诸因法没有关系的"缘已生法",故是"异"的关系。但实际上,龙树《中观颂》中还有两个因果理论层次:佛的"八不缘起"观,和龙树他自己的"中道缘起"说。  相似文献   
28.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走向语言,认为语言是存在和思想的规定性。此语言是作为存在之道说的纯粹语言,从而区别于遮蔽存在的逻辑语言和日常语言。《源于思想的经验》是海德格尔思想诗作,勾勒了其晚期思想的地图。此诗作是对存在之道说的回响,它呈现为思想的倾听和语言的应答。宁静一词直接相关于语言的发生,宁静与声音(发声)相关,声音与倾听和言说相关。据此,宁静理解为存在的道说,形象化为"宁静的排钟"。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宁静":首先,宁静发生,这是存在层面;其次,倾听宁静,这是思想层面;最后,道说宁静,这是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29.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敢于说真话,敢于‘挑刺’,不怕得罪人,这才能对得起人大代表头顶的光环"。——肥东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夏庆家乡镇人大主席岗位经常被人认为是"一线的位子,二线的干部",但2011年2月,肥东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夏庆家担任撮镇镇人大主席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乡镇人大主席的职责,在工作期间,他也一直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30.
周许阳 《法制与社会》2012,(11):290-292
我国刑法未将教唆自杀单独定罪,但实践中一般将其作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是杀人罪处理,因此寻找其可罚性根据实乃罪刑法定原则之要求.本文的任务并非在应然层面上探讨教唆自杀行为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而旨在实然层面上为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寻求理论上的根据.在对传统观点评述的基础上,提出采单一正犯、纯粹的惹起说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