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53篇
中国共产党   90篇
中国政治   506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司法实践中,对不动产登记案件的民事、行政重复审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不仅给司法公信造成了损害,也对统一司法尺度、正确选择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审判实践中处理不动产登记案件呈现出多种处理方式,体现出公权与私权、行政权与司法权、行政权与私权、行政审判权与民事审判权的互动与博弈,惟有通过强化立案职能、充分运用协调和解机制、发挥变更登记与异议登记的效用,才能在维护法律秩序和保障当事人的权利的基础上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2.
《东南亚纵横》2000,(9):8-9
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的孙媳妇古丝蒂,玛耶因拥有毒品,近日已被警方逮捕.据印尼媒体报道,苏哈托的长孙阿利西吉的妻子、现年23岁的古丝蒂·玛耶,不久前与三名男子在雅加达西部华人区芒加勿刹“奥林匹克饭店”332号房间内吸食冰毒时,被警方当场逮捕,并接受了警方的问话.  相似文献   
113.
交叉询问制度原创于英美法系,以美国为其典型。交叉询问的规则主要有主询问方不得诱导发问规则和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限制规则。我国现行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对于证人的询问制度,该询问制度与发现案件真实的刑事审判目的之间存在诸多不相匹配之处。我国刑诉法应明确区分主询问与反询问,并有限制地允许诱导性发问,弱化法官的职权作用,完善交叉询问制度的配套规则。  相似文献   
114.
询问口语是获取证据和线索的重要交际工具。在侦查工作中,要想得到证人、被害人的理解与配合,需要在注意礼貌原则的基础上,把握询问口语调查取证用语的依法性,展开调查用语的灵活性等特点,紧扣特定的语境,借助体态语、副语言的配合,有针对性地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沟通交流,顺利调查取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5.
任严 《中国人大》2010,(13):19-19
询问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6.
丁汀  石岩 《长白学刊》2008,(6):68-71
以辩护的功能与价值为切入点,对交叉询问制度的概念区分、制度的内容等方面的深度阐述,就会理清交叉询问与辩护制度究竟为何关系,进而对交叉询问在我国庭审实践中能否适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最终衡量其制度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一、案件资料案例1、2002年某日凌晨4时许,在湘桂线某处发生一起火车冲撞致人死亡事故。案发现场是较为僻静的地段的一条小路与铁路交叉道口处,道口往北是一个弯道。死者为一男性,身上衣着干净,无任何可证明身份的证件,尸体旁找到已喝过的酒瓶。尸检见死者的右颞顶部有一10cm×10cm创口,创口周围头皮内陷并形成开  相似文献   
118.
进行专题询问,是提高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的积极探索。与一般的询问相比,专题询问体现了社会关注度高、针对性强和互动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9.
如实告知义务作为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为各国法律所确认,但在实践中对如实告知义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文章从如实告知义务的含义入手,并结合司法实践,详细解析如实告知义务的本质内涵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0.
房地产登记行为同时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由其引发的纠纷往往呈现出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相互交织的状态。由于房地产登记行为只是对物权变动的一种确认,并非赋权性行为,真正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系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在处理该类纠纷时,应当建立民事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