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于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共六章74条。  相似文献   
7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都有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规定,这些法律颁布实施已有一定时间了,但仍有许多消费者对什么是伪劣商品并不十分明确,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3.
企业及其产品获得质量认证是突破技术壁垒、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已等效适用ISO9000族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品质量法》及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对我国有关质量认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规定。本文针对《产品质量法》及《认证认可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服务作为质量认证对象的法律定位、强制性认证对象、外资进入认证领域立法现状及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评析,特别指出质量认证“书面保证”的“担保”性质,认为质量认证机构应对出具虚假证明、出具证明不实而造成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74.
《法制与经济》2002,(12):57-57
读者叶立问:我是一名从事烟酒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今年六月中旬,我从外地购进了货值2万多元的“五粮液酒”用于销售。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后,确认是假冒五粮液酒厂注册商标和厂名的产品。工商局没收了全部冒牌五粮液酒,并且对我罚款2万元。由于这批假酒在外表上与正牌酒毫无区别,我在进货时根本无法辨别出来,而且我是按正牌酒的价格购进的。因此,我感到很冤,认为工商局不应该处罚我,而是应处罚生产假酒的人。请问:销售不知道是假冒伪劣的商品也违法吗?  相似文献   
75.
对《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产品缺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琳 《行政与法制》2003,(11):30-31
  相似文献   
76.
产品质量_法定标准_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质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而近年来由产品质量原因引发的一系列危害性事件 ,说明我国在相关立法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随着中国“入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健全完善保障产品质量的法律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刊特登载三篇专题论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引起法学界与实践部门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7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下简称监督抽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78.
产品是产品质量法体系中的基本概念,产品的定义及范围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法的适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品质量法》出现产品范围过于狭窄的不足。针对以上不足,文章提出扩大产品范围的建议,并对现行的一些建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9.
从法律层面分析,一台冰箱如果有质量问题,无论是《产品质量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者《侵权责任法》,对生产者的质量责任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都已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80.
汪张林 《唯实》2010,(11):62-65
从产品安全视角审视,我国产品质量法存在以下问题:立法宗旨缺乏产品安全的要求、产品监管的产品安全的目的体现不明确、没有明确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安全义务、产品质量责任不是围绕产品安全设定等等。完善我国产品质量法的思路是:立法应明确把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作为产品质量法的宗旨之一、明确政府监管产品质量的核心是保证产品的安全、明确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安全义务、产品质量责任应围绕产品安全进行相应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