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329篇
中国共产党   316篇
中国政治   563篇
政治理论   241篇
综合类   3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潘纯 《学习月刊》2012,(4):50-50
导论 戈尔丁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所能做出的种种残忍行径.他认为没有人真正无邪。尽管在文明社会里.人的邪恶本性得到掩饰和抑制.但是一旦人们面临困境或出于生存需求.他们有可能就会显现出本性,即人性的黑暗一面,  相似文献   
912.
徐常宾  徐樱月 《前沿》2012,(10):147-148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泰斗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中的扛鼎之作。本文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本质进行了哲学思考,指出身份焦虑的本质是对于人性的思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正确认识焦虑,别让焦虑主导了自己。  相似文献   
913.
圣人崇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现象,影响深远而广泛.圣人崇拜的产生既与生产落后所造成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直接相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性本善的基本观点密不可分.圣人崇拜对于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14.
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立美,在这三者的关系中,"真"是"善"的基础,但"真"的,并不一定就是"善"的,因为真话、真人、真事、真情,可以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任何人的价值取向,都打着极深的社会现实印记,是人在生存环境的外干预、个人成长的内建构下长期形成的观念问题,也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915.
王凌皞 《法学研究》2013,(1):107-122
《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法令目按语说:"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刑(法)如此,刑法学如何?刑法学家又如何?如果说"国家不幸诗家幸",那么刑法学家则相反,国家不幸,刑法学家亦必不幸;而盛世虽不尚刑,但刑法学家却有幸扶翼社稷,  相似文献   
916.
史辉 《法制与社会》2013,(7):297-298
车上人员责任险是在我国机动车保险产品中的主险之一,它对于规避保险消费者可能遇到的事故风险具有积极意义。在机动车保险合同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出现因为保险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机动车保险纠纷的频频发生,致使不能实现保险消费者的预期目的。而机动车保险合同主要存在对保险合同免除条款的研究和法律依据的缺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保险合同条款尤其是免除责任条款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案例的静态假设分析,从而得出我们对于保险合同除外责任的规定应当对免除条款要有明确的说明义务。具体在分析保险案例过程中也要运用动态的思维去分析情形可能发生的结果,分析静态事故结果的时候被动态的分析思维方法予以否定,在立法的过程中不可能会顾及到如此细致的情形,只有在实践中去解释合同和完善汽车保险产品市场和利益分析来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917.
随着风险社会的冲击,侵权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赖以存在的社会事实和社会哲学的剧烈变动,适时改变它的哲学指导根基成为当代侵权法的重要使命。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侵权法应当更多、更深刻的发掘人性内涵,既要清醒地知晓人性之"恶",也要悉心鼓励人性之"善",最终通过侵权法对人格之塑造引导人类走向"善"的生活。自由主义关照下的个人正义已经不能独当侵权责任之大任,社会正义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二者相互影响、水乳交融形成的二重正义观才是当代侵权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18.
《公安研究》2013,(1):66-66
杰罗姆·韦克菲尔德、吴同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利他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使命的根本,然而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动机的理论都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利他性并不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有关人性中利他概念及理论上的争论,并对相关理论家、哲学家对人性本为自私所做出的似是而非的辩驳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人性自私观应该修正为利他主义发展的土壤。一旦利己主义的理论霸权被打破,并且利他主义动机被允许纳入动机理论范畴,垂死的关于非利己动机的社会科学理论就会迎来春天,社会工作的目标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919.
刑法的道德合法性问题是法律的道德合法性问题的具体和延续.刑法的道德合法性应立于人性高度予以诠释.刑法的道德合法性赋予刑法以良法的品性、真正的威信和彻底的有效性.刑法的道德合法性应在刑法立法、刑法司法和刑罚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动态性的贯彻和体现.刑法的道德合法性在风险多元的高科技时代仍然应该得到维系.  相似文献   
920.
民法上的人及其人性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宗 《时代法学》2008,6(1):41-47
“人”的问题是各个部门法的首要问题。各个民法典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价值观,都是以关于人的某种特定的观念为出发点的。对从古罗马法到现代民法中的“人”及其人性问题进行历史的探讨,以及对现时代的诸国市民法中的人性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平等而理性的人”的民法共识并不是从古至今就融入民法,也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它仅仅是一种假设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民法中的“人像”从理论上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并指出了现代民法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