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2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0篇
法律   3669篇
中国共产党   518篇
中国政治   2102篇
政治理论   367篇
综合类   152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面对司法活动可能带来的人权的侵犯,欧洲司法中的人权保护的实践从理念与实践的层面上都进行了回应,包括超国家层面的两种人权保障机制的选择,制度方面的完善以及人权法院对制度上人权保护规则的实现.这也揭示了欧洲人权保护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冲突和困难.从未来发展来看,在欧洲联盟和欧洲理事会之间欧洲司法中人权保护制度可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都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了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262.
王峰 《实事求是》2017,(2):94-99
"社会保障权"在国内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以不同权利角度来观察,社会保障权具备人权、公民权以及社会权的属性与内容。从西欧中世纪的神学、18世纪的功利主义法学、19世纪哲理法学与目的法学、20世纪社会法学,再到20世纪后期的新自由主义法学,均反映着社会保障权的法理思想的流变。社会保障权是由国家立法确认并保障其实现的,公民平等享有的权利。该权利客观上要求国家提供制度安排,政府及职能部门、企业(雇主)及公民各司其职,为所有公民平等提供包含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社会优抚等在内的物质、服务及司法保障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社会保障权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积极介入而保障,必然要求坚持公平与正义、弱者优先与差别对待、按需分配与适度分配以及良性、稳定的安全预期原则。  相似文献   
263.
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权利滥用,不仅在各国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中找不到明确的界定,就是在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尽管如此,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相关国际公约还是为我们探讨知识产权权利滥用问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此外,我国近年相关立法对此也开始有间接的规定。因此,我们应以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是否排除和限制了竞争为界限来判断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264.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证据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是证据法学科学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权保障价值的机制化需求。全国人大于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不仅是《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也是人权保障建设在刑事程序法上的职能延伸。  相似文献   
265.
2004年“人权入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时隔8年,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再次明确“人权入法”,将“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使“人权入宪”得以深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266.
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人民至上的重要思想。据统计,"人民"一词在报告中出现145次之多,令人印象深刻。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要求和途径而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我国第二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阐明的我国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三个原则来解读。首先是依法推进原则。它要求,根据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从立法、行政和司法各个环节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依法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置于"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之前,合为一句进行  相似文献   
267.
《中国工运》2014,(12):54-54
案例:赵某是某机械厂的维修工,他与厂方签订了期限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劳动合同。2009年1月,双方签订《关于培训费用的协议》,约定赵某需在机械厂工作满3年,否则需返还全部培训费用及培训期间的工资。2011年11月,赵某离职。在职期间,机械厂曾安排其参加4次(合计15天)由供货商举办的培训,为其报销差旅费8662余元,培训内容为设备安装调试及日常操作。机械厂认为赵某在工作时间不满3年即离职,应自行承担培训费用,且无需支付他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共计3500元)。机械厂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赵某返还在职期间培训费用8662元及培训期间的工资3500元。区劳动争议仲裁委裁决驳回了机械厂的请求。  相似文献   
26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舆论监督的加强,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常见诸报端,往往让人触目惊心,我们再也无法挽回他们的生命,但是"前车之鉴"来为革新铺路才是正道。很多法律的制定都是靠个案的推动,例如孙志刚一人使收容遣送制度废止,希望未决羁押制度的修正与革新,不再以更多的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事件为代价。所以,应该该项制度应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69.
司法终局性强调司法机关对纠纷作出判断后,裁判应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能任意启动。而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有些案件当事人反复申请再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终审不终、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当事人申请再审与司法终局性在理念上、制度上、价值实现上存在冲突,应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申请再审次数规定予以重构,以更好地发挥再审程序的功能,实现司法终局和权威。  相似文献   
270.
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波动,目前,在许多地方法院破产案件不减反增,新破产法在实践中的操作关系到破产企业债权人最后的权益分配。破产财产分配不均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破产管理人行使破产撤销权的积极性。因此,正确认识新破产法所确立的这一项法律制度,将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在债权人利益上体现矫正公平和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