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0篇
法律   479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性骚扰"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性骚扰行为是违背他人意愿,对他人人格的严重侵犯,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主要从侵权和民事责任角度对性骚扰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32.
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并非毫不相干的两种权利,对二者关系认识不清会导致将二者混淆的可能性。由于人格权产生所具有的特殊性较为集中的体现了宪法与民法的交叉,德国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得以成为观察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关系的绝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33.
在市民社会人格权冲突是个普遍现象,随着人格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格利益被纳入法律范围得到法律保护。而生命权和贞操权的冲突在当今社会几乎天天上演,也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却一直停流于感性认识和理解而缺乏理性的理论分析,文章引用紧急避险、权利位阶原则和期待可能性等理论对生命权和贞操权产生冲突时的价值选择进行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34.
《学理论》2015,(13)
精神财产权是由人格权与财产权交叉部分脱离人格权与财产权以后独立发展起来的一种与人格权、财产权相并列的第三种权利,包含知识产权和形象权。人与财产的关系经历了"结合—分离—融合"的三个阶段,我们已进入财产与人融合的阶段。精神财产权必然走上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重构民事权利体系的新路径。形象权发生在这新路径下其保护对象应当包括真人形象、虚拟形象、与人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物品形象三大范畴。  相似文献   
35.
个人信息对个人生活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个人信息流动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也使个人信息容易被侵犯,我国刑法将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入罪化。本文对首先探讨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入罪化的理由,指出我国现行刑法规定还存在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刑法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在《人格权法》的立法过程中,人格权与《宪法》中关涉人格利益权利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且现今宪法权利私法化趋势也愈加明显,成为立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从生存权的私法化谈起,强调一般人格权在《人格权法》和《宪法》立法协调上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7.
文章专门探讨人格权法是否应独立成编问题。经分析认为,人格权与人格表征不同范畴体系,人格权法不应被纳入民事主体制度之中;人格权保护也不能单纯委之于侵权法规范。而因为人格权法是否独立成编尚关系于民法典编纂体系结构,故还应有民法典是否设计总则编等诸多其他因素考量,但无论如何,民法典均须反映人格权法已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容。  相似文献   
38.
论一般人格权的本质与功用--兼论对宪法私法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人格权是由德国法院用判例的形式确立的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私法领域的一种权利,其主体具有普遍性;其客体是抽象人格利益,囊括了公法与私法上的利益;其权利内容的延伸性.就其功用来说,它在于"创法"、深化对人权的认识以及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防止公法以弥补漏洞为由向私法的渗透,是私法自治的屏障.  相似文献   
39.
传统民法认为人格权具有专属性,不得转让。在现今环境下,人格权不可转让性的基础理论已经被突破,人格权从关注独立性转向关注完整性,人格权不仅包括人身利益还包括了财产利益。因此人格权可以有限让度,有限让度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得以一定的形式让度给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包括授权让度和法定让度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40.
松散式、汇编式的民法典不适合中国国情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民法典草案是原封不动地将现行法编入 ,是彻底的松散式和汇编式的 ,与人民所期望的民法典差距甚大。中国应当制定一部具有逻辑性和体系性的民法典 ,1 0 0年前 ,前人已经替我们作出了选择 ,在历经百年所形成的法律传统面前 ,任何立法者和学者都是渺小的。取消“债权”概念和“债权总则编”的理由站不住脚。人格权不应单独设编 ,基本理由在于人格权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