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980篇
中国共产党   673篇
中国政治   810篇
政治理论   313篇
综合类   7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基于目前我国司法现状及服刑人员自身特点,建议尽快从法律服务主体、业务范围、服务方式、收费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善我国服刑人员法律服务体系,同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以确保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02.
一人公司的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往往难以区分,财产发生混同时,股东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刑法理论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在财产混同情形下股东占有或挪用公司财产的行为并未侵犯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客体;财产无法区分的情况下也无法认定股东占有或挪用的财产系公司财产,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因此股东利用其特定身份占有、挪用混同财产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可以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通过民事法律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903.
关于人格的发展理论,西方心理学家争论很多,但叉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观点作出了明确的描述,本文将其最具代表的有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以及代表人物做一理论综述。  相似文献   
904.
构建和谐人格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结构要素的和谐及人格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其塑造的途径主要表现为感性、理性及非理性的协调发展,"知、情、意、行"的循环往复及真、善、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05.
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原则统领下,以体现公司法律制度公平、正义价值为目的,彼此整合,功能互补的两个原则。从法理层面来看,两者是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整合,罗尔斯契约论与"反思的平衡"的整合,股东本位主义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906.
建设山东文化大省是一项宏大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格开发为基点,才能理清建设思路,作出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格塑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因此文化建设充分展现了人性。由于人们希望怎样生活,就会生产怎样的文化,社会文化也就贯注着和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追求与创造,使社会文化的创造过程成为人格塑造的过程。马克思说:“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页,人民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907.
李玉田 《工会博览》2009,(7):151-151
“学生成长导师制”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努力做到“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本文以笔者的实际经历浅谈“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908.
909.
本文概述了什么是未成年人临时犯罪人格,阐明临时犯罪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出未成年人临时犯罪人格具有盲目性、纠合性、冲动性、模仿性、娱乐性等行为特征;未成年人犯罪人格特征的临时性主要表现为过渡性、动荡性、可塑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10.
《理论与当代》2009,(5):58-59
据3月24日的《钱江晚报》报道: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在岭南大讲堂作题为“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的演讲。他说,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要看到它的弊端,否则,我们的文化复苏,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这里我只想列举四个弊端来加以说明。第一个弊端,是帝国专制制度对奴性的培育,以致独立人格无法确立。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成人当作儿童、而将儿童当作成人,由此塑造着“开裆裤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