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雄浑厚重的理论框架与从实践中得到的真理相结合而形成的文艺理论体系,它具备着极为鲜明的特征──人民性。文艺属于人民,是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前提和纲领,邓小平同志关于文艺创作源泉,文艺的社会作用,文艺的价值取向,文艺创作主体的责任与使命等方面的论述,都是以“人民性”为其核心内容的。文艺创作者、文艺理论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应认真学习,牢牢把握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人民性”特征,才会使我国的文艺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72.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学学科体系,应把握理论、历史与实践的三者统一。首先,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实践,其研究范围理应从传统新闻业扩展至更广阔的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其次,新闻传播学学科的理论构建,应接续20世纪中国革命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并在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中守正创新、融通中外;最后,从中国革命在地实践出发,可以让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落地”乡土中国的过程中,统筹好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对缙云革命宣传史的挖掘正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3.
我国法律和政治制度的人民性决定司法的人民性特征,其具体表现在与人大的关系上,群众对审判活动的参与上,司法机关工作的职责范围上,法院审判方式上,以及司法工作的宗旨上。人民法院实现司法人民性的目标应在各大审判职能和执行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以三个至上为指导,以实现三保为目标。  相似文献   
74.
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这一根本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75.
共享发展理念和基层协商民主有着"人民性""共赢性""公正性"等共同要素。共享发展理念对基层协商民主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运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中,要引导民众意愿形成共识,推进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促使基层社会实现公正。  相似文献   
76.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制度构建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制度优势,坚定了制度自信;在治理实践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提升了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不断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了对人民负责、对世界尽责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77.
政协人民性是指政协组织及其制度,乃至各种具体的会议、活动,在本质上所具有的来源于人民,受托于人民,服从和服务于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普遍的、共同的性质。政协的界别性是指参加政协的各个界别组织及其代表人士力求反映和维护自己所代表的界别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的特殊性质。政协人民性与政协的界别性是辩证统一的。并对政协组织及其成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8.
人民性是一种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依的价值取向,这与统一战线"统战性"的价值取向是契合的。在我国,"人民性"与"统战性"是相通的。从历史脉络看,在统一战线以及新中国建立实践中诞生的人民政协,始终兼具统一战线及人民民主的双重属性。人民性是其自然天成、一脉相承的本质特性,一直贯穿于人民政协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实践看,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政协的人民性,就要根据统一战线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政协界别的设置和组成,就要着眼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上有更大的作为,就是要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群众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献策出力。  相似文献   
79.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这两项工作的明确定位。物质和精神的作用不能互相代替,但可以互相转化。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0.
"现代性"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众说纷纭的热点话题之一,关于现代性内涵、边界以及理论渊源的考察和讨论,以及这些讨论所产生的分歧表明,要弄清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最切实际的方法是返回它被译介、引进到汉语学术体系的历史语境中,在动态的历史现场中考量"现代性"概念的本义及其在译介、使用过程中的意义转换。"十七年"期间,中国学界的对"现代性"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翻译、接受和理解,主要源自苏联的文艺理论系统,人民性、革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构成了这一时期现代性概念的主要内涵,使它呈现出与其他时期迥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