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7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2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FAT-AI细粒度视频分析应用测试中对行业主流企业实时人脸比对系统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大规模开放场景、大规模数据条件下,实时人脸比对识别准确率受候选集容量、性别、墨镜、口罩等因素的影响,为公共安全领域疫情防控等应用中实时人脸比对系统的项目规划、产品选型、改造升级及应用效果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正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前端智能感知技术优势明显,人像比对分析、车辆结构化分析相关的技术日趋成熟,具备实战应用能力。构建城市动态感知网络,能够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提供有力的抓手。苏州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安全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苏州市公安局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要求,通过建设"城市盾牌",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学技术,破解警务工作发展瓶颈,打造平安城市。  相似文献   
43.
随着太赫兹/毫米波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应用于人体安检,小型化、隐蔽式、大范围探测的人体安检设备逐渐成熟,研发具备电磁探测功能的"透视天眼",将人体安检系统和人脸识别摄像机实现多模图像数据融合并开展深度应用,实现在开放区域的被动、无感式人员安检并实时预警,结合人脸识^系统进行身份识别、轨迹刻画和区域布控。  相似文献   
44.
人脸识别技术是由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部分所组成。 人脸检测、定位及捕捉:软件从监控画面中利用特殊的算法找出人脸的位置,进行定位,再根据其特征估算出人脸的大小,最后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45.
3D人脸建模和动画技术是当今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人脸的复杂性、易变性,建立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成为众多研究者挑战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三维人脸建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难点,总结了近年以来出现的最新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重点介绍了一些主要算法的基本思路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6.
数据,即权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创新造就了“万物皆可量化”的技术繁荣景象,原本用以客观记录过去事实的数据转变成为评估当下可能性和预测未来趋势的战略资源。当人们打开网上购物平台时,不必惊讶于首页推荐的商品类型、价格和品牌均符合自己的预期,因为过往的购物数据和相同人群的购物数据成功揭示了个人的购物习惯和偏好。同样地,当人们打开新闻分发平台,也不必诧异于新闻内容正是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因为频繁点击、长时间阅览的新闻内容正在说明你关注的社会领域。这一切的“未卜先知”不是偶然,而是以“数据算法”为运作机理所形成的数字权力扩张结果,因为在数字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日常选择均受到历史数据潜移默化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盛世”的背后潜藏了新的社会风险和治理难题:个性化推送在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却也限制了用户可能接收信息的实际范围和类型;自动化决策在提升商事效率的同时却忽视了人格尊严和私法权益的保护;人脸识别数据比对技术在实现身份核验便捷化的同时却引发了新一轮个人信息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47.
美国商标专利局10月公开的两个苹果专利,非常引人注目,一个是"使用手势实时控制视频过程";另一个是"人脸识别的动态测定"。同时苹果还打算把在 iPhone 4S上已经使用的SIRI用于2012年推出的iTV上。智能手机专利之争全球硝烟弥漫,智能电视领域似乎也要迸发出一点火星。  相似文献   
48.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公安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如何利用移动信息技术促进科技强警,服务后方指挥协同和一线基层实战,实现暴恐精准打击和治安立体防控,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在此背景下,西宁市局在省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移动警务系统建设,开启移动执法、移动办公的新型工作模式。介绍了西宁市移动警务系统的技术方案、典型应用及亮点功能,总结了推广以来的应用成效,并结合《全国公安移动警务总体技术方案(2016版)》和本市新的需求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49.
《北方法学》2022,(1):15-25
刷脸支付是便捷性高的人脸识别新业态以及拓展性强的互联网支付新模式,带来了刷脸风险与支付风险勾连、生物信息安全风险向后手自动化决策风险蔓延等新问题,现有的知情同意框架、公共监控信息规则等面临新挑战。围绕人脸识别的行业规章、司法解释、信息保护规则等新规则相继涌现,但软法、硬法交织的立法格局,尚未形成可以波澜不惊地化解刷脸支付风险的动态规范。为充分保障人格权益、促进科技向善,以强化行业自律为导向,规制刷脸支付的新方法、新手段,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以帕累托标准重构侵权行为惩戒和数字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其二,引入贯穿刷脸支付全流程的外部审查体系;其三,围绕刷脸支付业务样态建立以变应变的多元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0.
《北方法学》2022,(1):26-35
风险社会下,为应对空前激发的安全保障诉求,公共空间开始普及人脸识别应用,产生了个人身份建构权侵犯等风险。公共安全保障不得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人脸识别在公共空间的大规模运用应以公共安全保障与个人身份保护并重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从个人信息有序共享向个人身份保护的理念转换。为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身份保护,应构建法律、技术、伦理"三位一体"的系统规制体系。具体而言,我国应强化公共场所管控者的"守门人"义务,明确开发者基于信息身份保护的设计义务,同时培育公众的"数字理性"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