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19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的民事立法与民法法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否应实行民法法典化,制定民法典?如需要制定民法典,其调整对象是什么,与相关的法律部门如何划分?这个问题不无分歧。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现实和今后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法律体系,也关系到民事立法的效力。本文作者集中论述了我国民法法典化的问题。现全文发表,供立法界和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的战争规范赋予了战俘人身权,表现为礼遇君主、释放或者交换被俘的贵族以及整体迁移被俘人员等。这些人身权来源于民本思想兴起的观念因素、维护宗法制度的制度因素以及对取胜的军事需求的实力因素。由于时代的局限,春秋时期战俘的人身权还存在着处置方式上的随意性、保障的脆弱性和内容的不完整性等缺陷,但它体现了中国早期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后世战争实践中战俘待遇的改善具有十分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收回作品权属于著作人身权,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著作权法中都规定作者享有收回作品权。为防止作者滥用权利,收回权的行使条件也较为严格。文章对收回权的内涵、类型、特征予以分析,并对收回权的行使条件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4.
潘宇 《法制博览》2013,(11):154-155
在刑法理论上,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司法实务中,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正确把握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区别,成为办案中的一个难点。从犯罪的客体出发,抓住敲诈勒索罪侵害法益的不同内容,是准确把握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卢国伟  李锐 《人民司法》2012,(2):57-60,1
根据法律规定,胎儿享有继承权,胎儿的权益受法律保护。胎儿相对于父母,是将要成立的被抚养人与抚养人的法定抚养关系。若胎儿的父亲因交通事故死亡,且胎儿的母亲与死亡的父亲仅依照当地风俗举办了结婚仪式,并未取得结婚证,那么胎儿能否纳入死亡者的被抚养人之范围,进而向侵权人主张抚养费呢?  相似文献   
16.
犯罪的本质在于侵犯法益,没有对(相应的)法益造成侵犯的行为不得认定为(相应的)犯罪.基于此,对刑事案件应当坚持"客观→主观"的分析思路.由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仅为财产权,而抢劫罪的保护法益包括财产权与人身权,所以,认定行为究竟成立抢劫罪还是盗窃罪,不能仅以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为依据,而更应注重考察:行为在客观上对财产权造成侵犯的同时,是否还侵犯了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17.
自然人对自己的遗体享有处分权,怛其遗体捐献权的最终实现则依赖于其近亲属等其他义务主体的积极履行。因我国遗存死者入土为安的民俗、捐献遗体常常表现为捐献者的单方意思表示等原因,致使部分捐献者的遗体实际被、火化等其他方式处置。为此,法官必须在准确界定遗体捐献权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全面衡量侵权行为的程度、现存丧葬习惯与各地遗体捐献规定,作出委当的裁判,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孟祥林 《检察风云》2010,(24):52-5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但维护守法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保护违法分子的人身权不受过分伤害和剥夺。但是,有时候很多守法人与歹徒搏斗时却忽略了这一点,陷入本可以避免的权益纠纷。  相似文献   
19.
犯罪的本质在于侵犯法益,没有对(相应的)法益造成侵犯的行为不得认定为(相应的)犯罪。基于此,对刑事案件应当坚持“客观→主观”的分析思路。由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仅为财产权,而抢劫罪的保护法益包括财产权与人身权,所以,认定行为究竟成立抢劫罪还是盗窃罪,不能仅以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为依据,而更应注重考察:行为在客观上对财产权造成侵犯的同时,是否还侵犯了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用以确定或代表某个地方并与其他地方相区别的文字符号和标记。地名权的本质属性是人身权。地名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由此而转化得来的利益应是一个派生权,其原生权仍属人身权。因此大楼更名权的诉讼,是具有人身权内容的行政诉讼。地名权属准共有的范畴,为所有权人共有,应适用所有权共有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