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19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韩光 《行政法制》2004,(3):35-37
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这里使用的概念是“合法权益”,但是11条又规定“认为侵犯其他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事实上第11条是对第2条作了限制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72.
网络著作人身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炼红 《中国法学》2006,62(3):69-82
在数字网络时代,传统的著作人身权面临适格性困惑、基本概念模糊、合理性质疑和实施困难等诸多挑战。我国应借鉴他国有关著作人身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完善软件著作人身权的内容、确立著作人身权流转的合同模式、重构著作人身权侵权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3.
随着我国法律关于人身权保护范围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未出生胎儿的民事权利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或者在司法实践中对人身权的保护范围予以适度的扩张。本文试图从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出发,对胎儿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74.
自1997年1月1日起,《律师法》已走过了近10年的里程,其身后不乏灿烂的鲜花和沉甸甸的硕果,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它未能完全为律师开创一个敢于仗法直言、言无不尽的执业环境;未能保障律师参与诉讼的各项权利得以充分行使;未能为律师营造一个自己人身权利得到充分保护的氛围,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疏漏渐显,对其进行修改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5.
《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西方民法的母法,而且就其维护罗马妇女的权益而言也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贡献。其对妇女权益的维护主要体现在人身权、财产权及婚姻权等方面。透过《罗马民法大全》对妇女权益维护的法律规定,可以看到,它彰显了古代人文主义,并为后世妇女人权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著作人身权,是指著作权中不涉及财产但与作者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依据主流观点,著作人身权因其具有专属性而不得转移。但在著作权贸易中,著作人身权的这种不可转让性与著作财产权的可转让性往往会产生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学者提出许多理论,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正是从从冲突的源头,即著作人身权是否可以转让入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7.
黎作恒 《法学》2004,(8):80-85
《红楼梦》的出版发行应当符合当今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同时应当尊重多年来红学研究的相关成果 ,从而保护作者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和读者的选择权 ,以达到更好地普及古典文学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民法典体系化是其内在要求 ,我国民法典应体现人类社会开放性与稳定性特点 ,应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为此 ,民法体系应构建如下 :总则篇 ,人身权篇、财产权篇、侵权责任篇、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篇。  相似文献   
79.
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解放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于当时政治与经济诸条件的限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立法方面还不重视对人身权的保护。到上世纪后期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期间,出现了大规模的践踏人身权的悲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促进我国立法注重人身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1982年12月通过的宪法对我国的人身权法律制度作了许多原则性的规定,从根本法角度把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等上升为基本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1987年1月实行的《民法通则》对公民和法人的人身权内容及其保护问题作了前所未有的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80.
余淦才  胡云腾 《中外法学》1992,(2):61-64,14
<正> 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即根据一些犯罪所侵害的客体的共同性,把全部犯罪分为八类。笔者认为,这种分类不仅没能体现分则整体结构的严谨性,也给立法、司法实践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惑。从大的方面看,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庞杂,固不待言,而在相关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之间,却插入与这两类罪毫不相关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使人也感到颇为别扭。从小的方面看,类罪中的许多具体犯罪,规定得也很混杂,像强迫妇女卖淫与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拐骗儿童与拐卖人口之类极其近似的罪,却不能规定在同一章里;而杀人与妨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