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6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单位犯罪来源于英美法系中的法人犯罪,大陆法系在传统上则采取个人责任原则,坚持罗马法奉行的“法人不能违反可罚行为”原则而否认法人的犯罪主体资格。在我国,关于法人或单位犯罪10几年前特别是从1987年1月《海关法》颁行以后曾经是刑法理论界、立法界和司法实务界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单位或法人能否成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问题,肯定派和否定派针锋相对、各抒己见、相持不下,并且普遍采用法人犯罪的提法。随着1997《刑法》的颁布和实施,单位得作为犯罪主体并可被判处刑罚在立法上得到了最终肯定,而且…  相似文献   
192.
程彤华 《政法学刊》2001,18(1):24-26
单位犯罪是刑法修改后新增加的犯罪形式.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实施的犯罪行为.它应当符合犯罪的一般概念,但其主体的内部结构和自然犯罪主体并不相同,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3.
台湾地区行政罚法经历了长期的讨论,已得到通过。鉴于台湾与大陆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其立法例对大陆地区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行政罚法是一部新的法律,反应着一定的新的立法趋势,而大陆地区的行政处罚法已经实施将近十年,也凸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于台湾地区行政罚法加以研究,以利于我们行政处罚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4.
不罚之后行为是指两个前后符合不同犯罪构成的行为,由于行为侵害法益相同,根据双重评价禁止原则,只以前行为定罪量刑,后行为不再处罚的情况.通过行为和法益这两个维度,我们能够将它和其他罪数形态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5.
王文波 《法庭内外》2006,(3):F0002-F0002
2006年2月10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副行长于大路受贿、挪用公款、行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196.
王指南 《学理论》2014,(2):80-81
德国刑法由《德国基本法》第四条引申出良心行为这一超法规的排除刑事可罚性事由,对于良心行为我国刑法理论界研究介绍较少,大多数研习刑法者对于良心行为知之甚少乃至于一无所知。对良心行为的内涵之正确理解、良心行为作为排除刑事可罚性事由适用的范围和界限以及良心行为作为超法规的排除刑事可罚性事由的体系定位作了详述,期能有益于刑法学界。  相似文献   
197.
198.
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惩罚体系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我国惩罚体系法律框架重叠问题,进行适度犯罪化,是现实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9.
论违法性判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从实质上说为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实施了违法行为。如果不存在违法行为,那不管行为人主观责任有多大都不构成犯罪。但如何判断何为"违法行为",或者说某一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要依什么标准来衡量,学者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笔者拟从当前刑法学界所"盛行"的几种违法性判断标准入手,逐一分析各自的优越性及弊端,得出笔者认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违法性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0.
欧婷 《法制与社会》2011,(11):115-116
在价值目标的意义上说,法的价值问题往往被概括为法律与正义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灭绝种族罪、侵略罪、战争罪与反人道罪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受或少受惩罚的状态之中。反观中国国内,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有案不立、有罪不罚、以罚代刑等现象反映强烈。本文指出无论是对国际上的"有罪不罚"还是对国内的"有罪不罚",都不能作一概而论的判定,实现司法正义的理念需要整个社会、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