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121篇
世界政治   3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3432篇
中国共产党   2599篇
中国政治   3321篇
政治理论   1331篇
综合类   238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1100篇
  2013年   907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1065篇
  2010年   977篇
  2009年   974篇
  2008年   1178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高洪有 《新长征》2008,(12):42-43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群关系问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包括一些消极的影响一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因此.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2.
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作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当前党内在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发展趋势上总体是健康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如党员主体地位的规定与现实反差较大、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党员主体地位的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民主发展上严重滞后、制度建设上仍有差距等。面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及产生的深层原因,可先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研究,完善党内相关法规;二是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三是加快“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度,并逐步推开;四是拓展党员参与的各种渠道,不断提升党员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93.
费凡 《党政论坛》2008,(3):27-29
我们党拥有7,300多万党员,普通党员的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普通党员的主体权力如何,至关重要。一、普通党员在党内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从党内和谐的产生看,党本身是一个政治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由于完成政治目的、宗旨、任务的  相似文献   
994.
山区新农村建设面临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落后、资金投入短缺、农民素质偏低等诸多困难,在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如何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村通过建立民主决策、多元投入、素质教育、后续管理四大机制,使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95.
党员的主体地位,表明党员是党的主人。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实质上是以“党员为本”。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要害在清除党内存在的“官本位”意识,本质在发展党内民主,关键在提高党员素质。  相似文献   
996.
刘艳红 《法律科学》2008,26(4):112-120
我国行政刑法对行政犯罪的分类研究尚局限于刑法对其法益类别的规定,而忽视了行政犯罪的行政违法属性对其分类的意义。由于行政犯罪的主体不同决定着行政违法的性质和内容也不同,故宜以主体为标准将行政犯罪重新分为公权力主体行政犯罪、国家公职人员行政犯罪和管理相对人行政犯罪三类。新的分类符合行政犯罪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有助于行政犯罪的认定和适用及行政犯罪研究体系化。  相似文献   
997.
严宏 《党政论坛》2008,(21):24-25
在当前党建研究中,研究主体在坚持运用自身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中以实证方法最典型,并形成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一党建实证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党建实证研究呈现出五个特点,即研究地区不平衡、研究对象重点突出、研究内容全面,富有时代性、研究方法运用科学和研究主体多元化。本文拟对上述,五个基本特点进行探讨,以求初步认识当前党建实证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998.
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认为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也就是说我国的犯罪构成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呈缺一不可的平行结构。犯罪构成理论得到了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认可,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构成。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转变路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华 《群众》2008,(4):62-63
目前,我国提出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和投资准入区别化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对实现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私法中的“人格”范畴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法律科学》2008,26(4):51-58
在私法理论和制度中,“人格”范畴具有“主体资格”、“主体”、“主体特质”、“主体性要素”四种含义。其中,“主体资格”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成为私法法律关系之主体的法定条件;“主体”指特定的实体获得主体资格后的法律状态;“主体特质”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据之享有主体资格的其客观上所具备的属性;“主体性要素”则是人格权的客体,指自然入主体得以构成的且应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客观要素。这四种含义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主体资格”是“主体”得以形成的法定条件,“主体资格”范畴也就是用来描述“(某种)实体”与“私法主体”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概念;而“主体特质”和“主体性要素”都是指“主体”(或拥有主体资格的“实体”)在客观上所具有的属性,这两个范畴都属于描述某种“事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