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24篇
中国共产党   146篇
中国政治   256篇
政治理论   85篇
综合类   3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及其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2 0 0 4年宪法修正案完善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但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与民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具有不同内涵。我们应通过与西方发展历程的比较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之变迁 ,并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向 ,探讨如何完善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42.
本文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一种私有财产权利,数字图书馆也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如何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约,并如何采取具体的版权管理应对措施,以达到知识共享扩张与保护私有财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43.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人权入宪"的含义及其对行政补偿法制发展的影响,私有财产权的理念及其法律保护路径,私有财产权的限制与公共利益的界定,我国行政补偿法制发展路向等重大现实课题,提出了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和行政补偿立法的若干构想,旨在为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诉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侵犯网络版权纠纷案”缘由、原被告的诉求、一审二审判决的回眸,对本案审理过程与法律适用的介绍,分析本案法律适用的问题及其近年相关法律的针对性修订情况.  相似文献   
45.
王婧  刘晓朋 《法制与社会》2012,(33):281-282
宗教财产权问题是一个相当重要而且敏感的问题,依法对宗教财产权加以保护和规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提出了科学界定宗教财产权的概念、分析其特征,梳理了我国宗教财产权的政策和民事法律对宗教财产权保护的规定,找出我国宗教财产权保护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加强宗教财产权保护的具体建议,为宗教管理部门依法管理宗教财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农民财产权、人口长期均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的关键词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经济社会改革正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深水区,难度越来越火。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关键词,人们期待从中能分享到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47.
古老的信托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管理和持有财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归复信托更是英美信托制度中极具灵活性和概括性的法律设计,被英美法国家广泛的运用于解决财产转移和管理过程中的权属纠纷问题。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信托制度被正式引入我国,成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家庭财产制度、民商事交易法以及财产制度的重大举措之一。如果能够继续引入归复信托制度,并将其明确规定于《信托法》之中,将会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财产权纠纷提供更加公平、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8.
《学理论》2016,(8)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明确公共财产的范围,追溯财产权不可侵犯条款的变迁,区分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的内涵,是理解这一条款的几个角度。通过对公私财产法律保护条款与制度的对比,明确公共财产的权利主体,促进公共财产保护制度的法律化与程序化,实现财产权的真正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49.
知识产权客体是一种多重构造体系,除涵盖知识产权处分客体(知识产权利益)以外,还存在知识产权支配客体(使用行为)与行为客体(抽象物)之分。就著作财产权而言,权利作用"焦点"的行为客体路径更多制造的是表述模糊的历史性概念,在权利边界的设定方式上难以限定,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著作财产权的权利作用"焦点"困境。著作财产权的支配权能并非指向独占之作品,而是限制他人对作品的某些使用行为。支配客体(使用行为)路径始终贯穿于著作财产权的权利作用"焦点"思路当中。在反思著作财产权的支配客体,对使用行为进行定性与价值判断时,应避免时下"合理使用"原则、"三步检验法"传统规则的价值偏向与闭合趋势。使用行为的"商业性"和"公开性"(即"公"、"私"区分)作为"合理使用"原则、"三步检验法"等使用行为定性及价值判断基准仍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0.
杨阳 《求索》2012,(11):176-178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的社会化公开,财产权形态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经济实践中,公、私经济界限明显,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对公私有财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也成了经济法律界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重要。本文的任务就是厘清财产权形态等理论问题,并据此实施对公、私权财产的法律保护,为此提出以下制度设计:强化公私法融合与协调、制定并完善行政补偿法典、推行契约条款的宪法适用尝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