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134篇
工人农民   84篇
世界政治   4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5篇
法律   1950篇
中国共产党   4074篇
中国政治   5924篇
政治理论   1560篇
综合类   234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1583篇
  2013年   1208篇
  2012年   1469篇
  2011年   1474篇
  2010年   1374篇
  2009年   1374篇
  2008年   1455篇
  2007年   1104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通过有选择性地将一批适合思政化的课程赋予德育内涵,秉持"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文章通过探讨思政的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提出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8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领域。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振兴乡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留住乡愁,更是一项振兴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振兴乡村,首要的是要留住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使振兴乡村有足够的底气,振兴乡村有所依归。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83.
关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焦点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友善"价值观在古代具有多重内涵:基于血缘关系而演绎感人的兄弟真情;平等切磋和推荐佳作;劝诫和信任;惩恶扬善;继承儒道和儒家精髓;说出实话,提携晚辈。关乎"友善"观念的要义及资源值得传承弘扬并充分利用,对把握"诚信"之关键、推进当前道德建设、改善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4.
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记忆日渐稀少,因而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日益迫切。"和合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其由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及和爱这几个基本原理构成。以此为视野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从而获得更具体的生态智慧来对现今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壮族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火崇拜、牛崇拜和太阳崇拜;布洛陀神话传说;住房、服饰和饮食。  相似文献   
285.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到底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对于该问题的辩证回答,能够为当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个突破口。中庸之道、忠孝之义、法治精神、兼容并蓄的崇学精神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要继承与发扬,而与之对应的左右摇摆、两边和稀泥的做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治国理政中的人治色彩及固步自封的自高自大心态都是要摒弃的糟粕。  相似文献   
28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芒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熏陶,使得全民族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个人品质、思维方式等逐渐趋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与风骨,成为中华文明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习近平同志在其系列讲话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87.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认知不深、网络文化对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等。高校教育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就必须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文化,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并注重历史文化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288.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代代薪火相传,维系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疆域的巩固和稳定,形成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合乎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得以世代繁衍、国家命脉得以永久延续、边疆各民族得以融合发展的文化基因。地处西南的云南历史,是一部中原民族与边地民族不断融合,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发展,形成既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89.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90.
儒学在现代社会实现其现代转换会面临着一定困境。儒学在现代社会如何实现其现代转换,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处理传统儒学的问题;第二,如何对待西学的问题;第三,如何面对当代人类尤其是中国社会实践的问题。此外,实现儒学现代转换的路径有"常道""接通""复兴",但这几种路径都面临着困境。儒学要想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现代转换,回归传统是必须的;而经过中西文化对比、中西文化对接和中西文化对话三个阶段,也可以促进儒学的现代发展。儒学在现代社会中体现着其自身的价值。儒学中所蕴含的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对现代政治、生态环境和现代管理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