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74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177篇
工人农民   106篇
世界政治   9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8篇
法律   17982篇
中国共产党   4928篇
中国政治   9294篇
政治理论   2069篇
综合类   5757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518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760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1358篇
  2014年   3775篇
  2013年   3073篇
  2012年   3622篇
  2011年   3882篇
  2010年   3339篇
  2009年   3278篇
  2008年   3200篇
  2007年   2566篇
  2006年   2209篇
  2005年   1632篇
  2004年   1289篇
  2003年   1182篇
  2002年   1220篇
  2001年   837篇
  2000年   673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难兴邦"是民族祖先治国安邦的重要理念,其意是说,遭遇灾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化难为福,使国家再度振兴。这一辉煌理念,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时有透露,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仅在历史上曾广泛激励中华儿女不断推动本民族走向文明进步,而且到了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及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劫难。面对这一劫难,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其中最关键一项,就是汲取历史经验,拿起祖先留下的"多难兴邦"思想武器,促进国民"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顽强拼搏,英勇奋斗,以便彻底扫除疫魔,重整家园,最终推进小康社会理想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42.
贵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545个中国传统村落,213个中国民族特色村寨,蕴藏着最有特色的民族建筑、最多彩的民族歌舞、最绚丽的民族服饰以及宁静的乡土生活,成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随着贵州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乡村旅游被推进大众的视野,并在旅游复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曰益增长,彰显出独特地位。可以说,乡村旅游的一头是传统生活,一头是现代文明,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两者兼容并蓄,本刊特邀请嘉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日益显现,要做到科学统筹推进、深挖核心内涵、拓展丰富载体,打造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4.
45.
46.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在全世界率先初步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没有国家几十年大规模经济建设积累的雄厚国力,这绝不可能;没有中华民族积累几千年的伟大文化力量,也绝不可能。中国抗疫所展示的伟大文化力量主要包括:视民如伤、关怀民生的官方传统;信任政府、支持政府的民间传统;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民族情谊;家国一体、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清代的因案修例,即基于某一司法案件对《大清律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改。这是清代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法现象。《大清律例通考》《读例存疑》等考证类释本和《驳案汇编》《刑案汇览》等描述类案例集,分别以法律文本备注和刑事案例陈述的形式,记载了因案修例的诸多实例。结合因案修例的各方面特征来看,它属于清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创制机制,带有典型的传统中国特色。清代统治者通过此种机制从司法案件中抽象出成文法则,进而实现法律文本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均衡。对于当前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因案修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对明确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以及完善“由案到法”的衔接机制、指导性案例的审核机制、类案判断机制、指导性案例的退出机制等,具有积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