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1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136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4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2篇
法律   2648篇
中国共产党   3926篇
中国政治   5838篇
政治理论   1623篇
综合类   25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1627篇
  2013年   1248篇
  2012年   1489篇
  2011年   1541篇
  2010年   1420篇
  2009年   1386篇
  2008年   1449篇
  2007年   1083篇
  2006年   982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刘敏  杨勇 《行政与法》2005,(2):64-66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其运行须遵从正式的法律、规范,且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行政法对行政权力的控制与平衡是改善政府信用的重要途径,而其中的诚信原则更突出了政府法治讲求诚信的重要意义。从行政法的角度探析如何运用行政法中的诚信原则来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政府信用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2.
调解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自古至今数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常规纠纷解决方式,固然与传统儒家文化密切相关。传统调解以无讼理念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和谐为价值目标,契合了小农经济条件下的熟人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73.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27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工业化“大量开采、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税收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具有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与限制产业发展等功能。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税收在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利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根据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急需研究制定一套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完善主体税种,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鼓励鉴于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高新…  相似文献   
275.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发展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激活,只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水乳交融,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唯物论、辩证法思想、民本观念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高度契合性。两者的结合奠定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这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276.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明国家,现代法治在中国的积极实践面对其与传统风习如何共存共处的关系问题,由于现代法治与传统风习间的相互碰撞问题的存在,需要从文化内涵角度分析两者存在的部分差异性;同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法治与传统风习的相互磨合甚至融合的可能性,是法治和社会风习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77.
<正>合理运用优秀乡土历史文化,能够浸润学生心灵,唤醒乡土情怀,坚定文化自信。2017年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倡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因此,把地方历史文化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加以开掘利用,势在必行。1.广搜博采,积累丰富多样的素材。积累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满足于复制粘贴。积累的过程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广泛搜集。地方历史文化遗存是某一个区域的"文化记忆",内容广泛,包括重要历史  相似文献   
278.
姚伟 《理论月刊》2020,(8):77-85
现代社会经历了早期现代性、固体现代性与流动现代性三个阶段。在早期现代性阶段,出现了主要以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理论。在固体现代性阶段,不仅经典社会学理论传统有了新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以帕森斯为代表的颂扬固体现代性的社会学理论、以加芬克尔、埃利亚斯、戈夫曼、阿尔都塞为代表的揭示固定现代性多重面相的多元分化的社会学理论,以及以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为代表的重在批判固定现代性的社会学理论。而在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30年的流动现代性时期,不仅以往的社会学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而且兴起了诸多新的理论流派。其中除了吉登斯等人的自反性现代性理论、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理论外,乔多萝和霍克希尔德的性别与情感社会学、霍尔的文化社会学、曼恩的社会权力网络理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等的影响日益凸显,拓展了社会学对于当代社会各个层面的理解。不过,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变迁,西方社会学理论还存在系统创新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279.
李亮 《桂海论丛》2020,(1):64-70
在实践中,传统村落往往陷入保护和发展很难达到平衡的困境,这主要是由传统村落相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村落优势产业发展的不充分的矛盾造成的。传统村落具有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这些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与村落保护之间具有优势互补、空间共生、属性和目标一致等特点。由于传统村落的特殊性,产业发展应遵循克制性、可持续性原则,构建村庄共同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协调好村落村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确立村民作为村落开发的主体地位,整合人才、物流、资金等资源,在政府的监督与政策支持下,形成利益主体共赢、产业发展互动、产城联动等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80.
彝族著名教育经典《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运用社会治理理论,从《玛牧特依》的凝聚力、向心力、约束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五个维度切入,挖掘出《玛牧特依》的五个核心思想,即教育、廉耻、礼仪、仁善、慎独。其中,教育是《玛牧特依》的主旨和出发点,廉耻是《玛牧特依》的精髓和道德底线,礼仪是《玛牧特依》的大德和最高法律准则,仁善是《玛牧特依》的核心和道德宗旨,慎独是《玛牧特依》的落脚点和最高道德境界。《玛牧特依》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彝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应该凝聚《玛牧特依》文化力量,协同发展,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