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8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关于红军长征中张国焘企图武力解决中央的传闻,一直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谜团。有关武力解决传言,李维汉、黄克诚、李德等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都有直接表述。在表达张国焘发给  相似文献   
72.
何邦武 《政法学刊》2009,26(5):5-11
我国当前刑事庭审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与传闻证据不受限制的使用非常有关,应当引入刑事传闻规则。这不仅有利于发现案件真实,而且有利于保障被告人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特别是对质询问权,实现程序公正,还有助于完善证据制度,实现诉讼的效率。而且,引入刑事传闻规则还具有来自现行制度及法律实践需求的可行性,所谓中国引入传闻规则不可行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3.
由于香港法律与英国法律的渊源关系,英国对于传闻证据规则的修改成为香港法律修订的原因之一.就传闻证据规则而言,香港法律中只对民事法律程序中的该规则做出了重大修改,但刑事法律程序中的传闻证据规则被沿袭下来,仍然较为严格.澳门法律中与传闻证据相类似的规定更接近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直接言词原则.此外,澳门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供未来备忘用之声明制度颇具特色.台湾在2003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对传闻证据规则做出了规定,但台湾学者对于是否应当采纳传闻证据规则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评价和争论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74.
刘玫 《证据科学》2007,15(5):128-144
由于香港法律与英国法律的渊源关系,英国对于传闻证据规则的修改成为香港法律修订的原因之一.就传闻证据规则而言,香港法律中只对民事法律程序中的该规则做出了重大修改,但刑事法律程序中的传闻证据规则被沿袭下来,仍然较为严格.澳门法律中与传闻证据相类似的规定更接近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直接言词原则.此外,澳门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供未来备忘用之声明制度颇具特色.台湾在2003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对传闻证据规则做出了规定,但台湾学者对于是否应当采纳传闻证据规则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评价和争论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75.
2001年4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怀忠急匆匆地赶到北京参加一个有关“农业工作”的会议。不几天,就有王怀忠“犯事”的传闻,没过多久有两件事进一步印证了王怀忠已被“双规”:一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省政府职务序列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王怀忠一栏被剔名,二是一条来自正规渠道的消息在王怀忠的“发迹地”阜阳市各个部门传达。  相似文献   
76.
去年年底,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婚变的传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各种消息层出不穷,有关其新婚夫人的照片、两人的合影、其前妻的照片,甚至所谓的离婚协议书等都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有的网站还为此制作专题进行报道,还有好事者对王石新婚夫人进行人肉搜索。一时间,各种八卦消息充斥着各大网站和论坛的首页。但南此提出了一个话题,即王石是不是公众人物?其隐私权是否应当受到限制?应当限制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77.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最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原则上要求在审判中排除传闻证据,证人证言须在法庭上接受检验,只有在符合法定的例外情形时才允许采纳庭外陈述。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证人不愿作证、审判中大量使用书面证言的问题,该规则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为保障程序的公正性和诉讼的对抗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传闻证据规则,并规定适当的例外。  相似文献   
78.
"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对质权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9.
在有关我国刑事证据法立法的探讨当中,主流观点主张应当移植传闻证据规则用于解决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等痼疾。但是传闻证据规则生长于英美法系国家,以陪审团制度、对抗制度和集中审判制度为背景;况且支撑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本身也并非无可辩驳。中国的诉讼环境不适宜植入传闻证据规则,对待传闻证据我们应当将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予以剥离:承认其证据能力但对证明力作出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0.
证人出庭作证是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但目前证人出庭作证的状况不容乐观。立法上的缺陷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规定,找出立法上的症结所在,以促进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