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8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完善与证据规则相关证据制度,一是实行对使用科学技术手段侦破刑事案件的激励制度,以扩大科学证据在刑事侦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二是实行“侦鉴分离”、“勘鉴分离”的证据收集、认定制度;三是实行完善“专家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82.
我国对监察调查材料的证据能力的审查,存在着规范密度较低、实务适用趋于保守的问题,蕴含着冤案的风险。在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背景下,可通过法释义学开拓其理论适用的空间。证据能力规范在监察案件中的适用应侧重于关联性规则、传闻规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个层面。关联性规则的实践应注意禁止习性推论原则和验真法则的应用,避免使用被告人品格污点和虚假的证据替代品来认定职务犯罪。在监察案件的审理中,应遵守传闻禁止的原则,促使证人和调查人员出庭作证;为兼顾审理效率,应同时尊重传闻例外规则的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应注意与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衔接。在非法取证的调查启动和判断上应作有利于被告人的推断,言辞证据的强制排除应侧重于陈述自愿性的审查,以保障被调查人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而实物证据的裁量排除应侧重于阻吓违法侦查的效果考察,其裁量路径可遵照"三步判断模式"。  相似文献   
83.
冯俊伟  林华 《证据科学》2011,19(4):437-444
在美国,存在着行政裁决程序和法院审判程序两类不同的程序。传统观点认为,行政裁决程序不受约束法庭事实认定者的审判证据规则的影响,尤其以传闻证据具有可采性为典型。随着美国行政程序的发展,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行政程序法中逐渐兴起,使得行政程序证据规则和审判证据规则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对两类证据规则之间关系的重新解读,将为我国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李细珍 《法制与社会》2012,(23):269-270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证据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长这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具有建立传闻证据规则的可行性,但同时对传闻证据规则功能的发挥又缺少保障性条件,需要借鉴国外的法治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构建传闻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85.
今天的讲座和前四讲有一些不同。在前四讲中,我所分析的都是证据法的公认领域,试图说明我们何以能够通过运用各种分析工具来更深刻地理解它们。今天我不想讨论证据法的传统领域,而要讨论在美国和其他几个国家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这涉及我们所称的"司法证明的性质"。该研究领域并不论及像传闻规则那样的证据法特定领域,而是关于证据法根基的探讨。  相似文献   
86.
我很高兴今天来到这里,并且很荣幸能与你们一起探讨相关中国法律制度的改革问题。这一周,我将就证据法问题作五次讲座。今天第一讲我有两个目标:讲座的前半部分,我将与大家一起回顾一年半前我在这里讲过的一些内容;讲座的后半部分,我与你们讨论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采性。随后四天中,我将讲授第二讲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第三讲推定的理论阐释,第四讲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阐释以及第五讲证据、推论/概率与似真性。  相似文献   
87.
传闻证据规则植根于普通法土壤,原则上要求在审判中排除传闻证据,只有在符合法定的例外情形时才允许采纳。传闻证据规则具有实现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程序价值,有利于法官做出正确裁判。我们应当着眼于民事诉讼制度的整体,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以程序公正为程序价值内核的传闻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在对传来证据的概念和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传来证据的法律依据、作用及如何具体加以运用作出了分析,借以指导实践中的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90.
直接言词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审判制度和证据规则。英美法系国家虽没有直接规定这一原则,但这一原则的精神却在与其极其接近的传闻证据规则中得到了充分的、甚至是更为严格的体现。我国诉讼法虽然也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许多要求,但由于这一原则并未得到我国立法的明确肯认,理论上对这一原则的要求及相关规则也缺少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因而立法及司法实践对这一原则的逆向操作还非常普遍。如:法官独立制度未建立,审判委员会可以审批案件,证人、鉴定人不出庭成为惯例,法官不以当事人言词辩论的内容作为判决的依据等等,这严重损害了我国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为此,本文试图在对直接言词原则的涵义、相关规则及诉讼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及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