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8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宁二 《南风窗》2007,(5):80-81
邸家河的煤矿纠纷,农民工被切断的上千根手指,甚至陈良宇案的民间传闻依旧能刺激这个真诚的小说家,正因为此,他仍旧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期待的书写者。  相似文献   
92.
刑事证据规则具有司法功能,我国目前的刑事证据规则缺乏证据规则体系,缺少证据资格限制,规定比较粗疏,有的规定甚至互相抵触。从传闻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口供补强规则、禁止诱导性询问规则与证据开示规则等方面探讨了完善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旨在保证证人出庭、有利于法官做出正确裁判和实现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由于我国没有确立相应的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对于落实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成果,对于我国刑事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的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和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4.
传闻证据规则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证据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由于传闻证据没有经过原供述人的宣誓并接受反询问 ,同时具有极大的误传危险性或伪造可能性 ,因而采行对抗制国家传统上排除传闻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但是 ,严格的排除传闻证据无疑会对案件的证明带来不便 ,因而几乎在传闻证据规则确立的同时 ,传闻证据规则的一些例外情形也被确立。“英美式”传闻证据规则与我国法文化传统、诉讼模式等不相适应 ,缺乏进行法律移植的前提和基础 ,但可借鉴其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95.
直接言词原则是近现代各国通用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原则,但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却没有确立,司法实践中普遍采用间接书面审理方式。直接言词原则对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重大价值,应在我国立法上尽快确立。  相似文献   
96.
戴鹏 《政法学刊》2014,(2):24-30
新刑诉法规定强制证人出庭,但对被告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做出例外规定,一定程度上确立了近亲属的“免证特权”,但该规定的不完善以及传闻证据规则的缺位,纵容了司法机关采纳未出庭证人的书面证言,不仅与“免证特权”的初衷相违,更是剥夺被告人的对质权。只有真正完善近亲属的“免证特权”,并确立传闻证据法则,才能从体系上实现发现案件真实、保护特定关系以及保障被告人对质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97.
作为美国联邦宪法基本条款的对质权,与作为英美证据法基石的传闻证据规则,虽然在要求证人亲自出庭提供证言并接受质证方面具有一致性,但由于纷繁复杂的传闻例外规定的存在,二者在适用中又常常发生矛盾,折现出刑事司法过程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多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直着力寻求解决二者关系的最佳方案:从蕴含多种可能性的含混期开始,到将对质权条款与传闻规则进行联姻的一致期,再到将二者截然分开的分离期,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完成了一次重大转身。尽管目前的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对质权条款与传闻规则关系的界定符合历史事实和立法者的本意,但其内部仍然存在的重大分歧依然能够体现出来,这并不是一个追求事实真相的过程,而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立场下的价值权衡和选择。  相似文献   
98.
在民事案件审判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民事纠纷发生后,一方当事人为获取有利于自己诉讼请求的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经侦查后会形成询问笔录等材料。嗣后,在民事审判中,该方当事人就会依法申请法院向公安机关调取该证据,进而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要求对该证据进行质证。诚然,询问笔录可能比较完整的展示了案件过程,但是我们认为单纯公安机关的笔录不应当作为证据来使用,更不能成为民事诉讼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本文主要是从民事诉讼证据的真实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等角度来论述询问笔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确立传闻证据规则能够推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强化法官与当事人的面对面,推动诉讼程序正当性和诉讼结果公正性。本文针对现行刑事诉讼相关立法对传闻证据规则尚无明确规定的现状,对《刑诉法》相关条文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民主与法制》2013,(5):20-21
所渭“公众人物无隐私”的说法,似乎使人们认为凡是公众人物,就不再有隐私。或者说其任何隐私都不受法律保护。这种理解完全是不妥当的。公众人物虽然特殊,但仍然足普通的自然人、而隐私又关系到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与生活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