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骨骺愈合程度作为推断青少年活体年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相关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骨骺愈合程度推断年龄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针对根据骨骺愈合程度推断年龄的方法的产生、发展、研究成果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医生的心愿     
一天夜里10点多,我做完手术,照例去看我的病人。我的习惯是,无论下手术多晚,也得看一圈自己的病人再回家,这样才放心。一个老病人看到我大吃一惊:"大夫,这么晚还没走?医院每个月得给你开多少钱啊?"我一边检查她的伤口,一边开玩笑地问她:"你觉得给我开多少合适呢?"病人认真地想了想,"怎么也得万儿八千吧?""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烧伤后人皮肤磷酸化c-Jun(p-c-Jun)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烧伤后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取12例烧伤后住院植皮患者的烧伤周边区皮肤为实验组;另取正常皮肤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HE染色检测p-c-Jun在皮肤烧伤周边区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p-c-Jun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阳性细胞率为(13.9±2.7)%;实验组p-c-Jun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炎细胞中,阳性细胞率上升至(47.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后人皮肤p-c-Jun的表达可能与创面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各个时间段FAP和α-SM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AP与α-SMA在正常对照组及伤后1h组小鼠皮肤弱表达,伤后6h阳性细胞率开始升高,伤后5dFAP阳性细胞率达高峰,伤后3dα-SMA阳性细胞率达高峰,伤后14dFAP与α-SMA恢复至与对照组相同。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FAP和α-SMA从1d起各个时间段均有表达,其中5d为FAP的表达高峰,3d为α-SMA的表达高峰。结论FAP可作为法医学皮肤切创形成时间的推断指标,α-SMA可作为损伤修复中后期的推断指标,FAP与α-SMA联合使用有望成为推断皮肤损伤时间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7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白竭散组、贝复济组、对照组,每组25例,均予以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白竭散纱条、贝复济纱条、凡士林纱条换药。术后7、14 d,分别于光镜下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PECAM 1/CD31)及第Ⅷ因子关联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7、14 d,贝复济组、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显著多于贝复济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的VEG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黄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CD31、VW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褐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14 d,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贝复济组比较,术后14 d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白竭散通过增加创面VEGF、CD31、VWF蛋白表达,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创面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竭散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44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病例常规给予降糖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术后创面用白竭散换药,对照组予凡士林纱条换药。分别观察两组病例术后7、14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7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竭散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术后创面,早期能减轻疼痛、减少渗液,后期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身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比如,皮肤受伤了,伤口会慢慢愈合,然后结痂,最终愈合。如果伤得不厉害,连疤痕也不会留下。比如,感冒了,身体与病毒进行斗争。一周后,打败病毒,人又活蹦乱跳起来。我总觉得,感冒时,药物所起的作用是缓解症状,抑制病情发展,而真正让身体康复的,是我们的自愈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皮肤创伤后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IL-33在法医学实践中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直径为5mm的圆形锉刀在小鼠背部建造皮肤损伤模型,于伤后1h、3h、6h、12h、1d、3d、5d、7d、10d取损伤处组织,对照组在与创伤组小鼠相同部位取同等大小的皮肤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皮肤创伤后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皮肤创伤样本IL-33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伤后3h,IL-33蛋白表达稍有下降,6h后IL-3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3d达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对照组皮肤的表皮、毛囊、皮脂腺及真皮中固有细胞有少量IL-33阳性表达,伤后3h,IL-33阳性细胞率开始增加,伤后3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伤后1~3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伤后5~7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肌成纤维细胞。HE染色结果显示该皮肤损伤模型创口愈合过程符合炎症的病理学发展规律。结论IL-33有望成为法医学推断皮肤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由交通事故造成伤者的骨盆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遇到,对骨盆骨折如何进行伤残评定,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涉及的条款不多,实际鉴定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笔者选择3例典型案例,就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如何评定伤残等级谈一谈粗浅体会. 1 案例资料 案例1 冯某,女,40岁,工人.2000年1月14日因"卡车碾轧致骨盆受伤1h"就诊,查体:左小腿后见一约15cm裂口,血肉模糊.下腹部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双下肢拒动.X片诊断:双侧坐骨、耻骨骨折伴分离移位,右髂骨骨折.入院后在硬麻下行骨盆切开内固定术.伤后18月静脉造影示:左股深静脉通畅并见细线状透亮阴影,诊断:左股深静脉近端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蔡子强 《廉政瞭望》2011,(24):55-55
莎士比亚在剧作《李尔王》中说过:“为失败找借口,最后只会使伤口越撕越深。” 从政者一旦犯锴,之后死不认错,或者百般推诿,只会令民怨不断加深,让事件进一步发酵,伤口继续淌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