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12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车险的诱惑     
严瑾丽 《检察风云》2014,(10):50-51
“车辆行驶,安全第一;道路事故,就找车险。”这是不少驾车—族的普遍心态。但是遇上交通肇事,不在保险理赔范围内时,有一些车主便打起了“如意算盘”,找人顶包,甚至伪造文件,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却不想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62.
伪造货币罪的法益是货币的发行权或者货币的公共信用,侵犯其一就成立既遂;伪造的含义具有相对性,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以及走私假币罪中的伪造的货币包括变造的货币;即便认为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属于选择性罪名,为实现罪刑相适应,也有数罪并罚的可能;使用假币过程中被发现而使用暴力的,能够转化成抢劫;为自己使用购买假币的,也构成购买假币罪;出售假币与使用假币的区别在于对方是否知情。  相似文献   
63.
他利用过节、搬迁、家人生病等机会受贿敛财:在他包庇纵容下.黑社会性质组织得以长期逃避打击:为隐藏赃款.他不惜伪造居民身份证:为祈求佑护。他恳请“大师”指点……  相似文献   
64.
"因逃逸致人死亡"之合理诠释乃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正确认定之基础.然而,实践之复杂及理论之分歧却一直困扰着条文之司法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之逃逸、致人死亡、主现心理态度等构造体系,情节加重犯之加重情节之法律性质及具体适用等诸多方面,学界与实务界认识并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充分的阐释与准确厘定,以便司法之正确认定与合...  相似文献   
65.
赵夫军 《政府法制》2011,(25):42-42
7月14日凌晨,太原交警迎泽二大队民警在大队长杨集彪的带领下,经过周密部署,一举将网上通缉的交通肇事逃犯刘贵平抓获,"清网行动"首战告捷。13日23时,迎泽二大队办公区停电。在微弱的光亮下,迎泽二大队小会议室正召开着紧急会议,杨集彪大队长正在紧急部署一次抓捕行动:"  相似文献   
66.
大桥上遗落纸板箱 案发纯属巧合,来自于路上的一件遗物。  相似文献   
67.
长期以来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概念表述各种各样 ,且都不够准确。本文从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给交通肇事逃逸案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 ,并对几种较易混淆的相似行为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8.
司法机关对出现死亡后果的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理往往不能达到法律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对作为案件认定依据的尸体作及时、科学、适当的检验.而司法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而缺乏对尸体的正确处置与检验程序规范化建设的缺失,导致检察机关对该类案件的办理存在诸多诉讼风险.鉴于此,建立由检察官主导的全面尸检程序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正确办理交通肇事案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道路交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与此同时,交通肇事率也在逐年上升。社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经济、交通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决定了交通肇事现象的存在、继续和发展。文章在具体分析交通肇事者心理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交通管理水平落后、驾驶人整体素质低下、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从技术预防和社会预防角度进行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货币犯罪的法益既包括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又包括货币的公共信用;货币犯罪中原则上,伪造既包括伪造也包括变造,伪造既包括有形伪造,也包括无形伪造;变造既包括有形变造,也包括无形变造;刑法总则第十四条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决定了货币犯罪行为人对“货币”的性质均应当明知;持有假币罪过重的法定刑设置违背了持有型犯罪的法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