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4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河南大律师李奎生为一贪官辩护,收费30万元,祸由此起。县公安局以偷税罪和伪造证据罪将李律师逮捕,李冤坐牢狱3年,在全国最高法院的干涉下,2001年2月李律师无罪获释。出狱后,好多大学请他去演讲。2001年9月,原先曾抓李律师入狱的那家县公安局又下发一纸“通缉令”,以第三项罪名再次要抓他。可怜,已是身无分文的大律师携带也是律师的妻子隐名埋姓浪迹天涯。  相似文献   
42.
案情简介 2008年初,卫某投资人民币900万元入股蔡某实际控制的南京某公司,参与公司经营,双方约定卫某有权随时要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份.2011年底,在发现公司经营不善后,卫某要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份,遭到蔡某拒绝,卫某遂起诉至原南京市白下区法院。该案经一、二审审理,原南京市白下区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均支持了卫某的诉求,判决公司向卫某支付股权回购款900万元及利息,并查封了该公司的核心资产。  相似文献   
43.
"李庄案"的判决结果存在3个法律问题:李庄是否构成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刑法》第306条的设置是否具有合理性?辩护人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如何?简单案件的法律推理是按照"法律规则+案件事实=判决结论"这样的三段论方式进行的,这种推理方式体现了公正执法的思维,起着维护法治"过滤器"的作用。但是,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核心精神,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道德和价值因素。法律判决追求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它不仅受公正的执法手段的约束,还要受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的约束。因此,有必要从道德和伦理价值方面考虑"李庄案"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4.
大量诉讼失信现象的出现,对司法权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失信有成本,不法有代价"的良性机制如何构建?诚信诉讼的防线如何进一步稳固?向不诚信诉讼行为"亮剑",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5.
郭兵 《人民司法》2012,(5):61-65
一、诉讼诈骗行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争论虚假诉讼包括诉讼诈骗和诉讼欺诈等,本文着重讨论诉讼诈骗问题。诉讼诈骗,系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通过虚构法律关系、伪造证据等方式欺骗法院,导致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从而获取非法利益,妨害司法机关正常司法秩序的行为。诉讼诈骗行为能否构成刑事犯罪?构成何种犯罪?观点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诉讼诈骗行为不构成犯罪,主要理由是诉讼诈骗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与侵害的客体都不符合传统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罪的被害人与受骗人具有同一性,且被害人系自愿地交付财物,而诉讼诈骗的对方是法院而不是被害人,被害人系慑于法  相似文献   
46.
在为重庆“黑老大”龚刚模辩护的过程中.律师李庄因诱导、唆使龚刚模编造证言、引诱证人作伪证而被提起公诉,并最终获刑。办理李庄案的司法机关同时也是龚刚模案件的司法机关,在庭审中,李庄要求法官、公诉人、书记员集体回避的申请被驳回.分别提出的6次回避申请均未获批准,其辩护人要求异地审理的要求也未得到法庭的应允。  相似文献   
47.
程宏  吴葆 《人大建设》2002,(11):15-16
近年来,温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不断接待一些喊冤叫屈的上访人。其中不少案件是非曲直并非难辨,但在催办过程中,执法部门往往为假证所困扰而无所适从,致使受害者长期蒙冤,罪犯却逍遥法外。  相似文献   
48.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作为两个独立的罪名并没有得到严格区分,导致对于帮助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如何认定在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了诸多困惑。而如果从“当事人”这个概念的习惯用法入手,在帮助对象的范围及社会危害程度上进行化分,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9.
自1997年新刑法颁布实施以来.新刑法第506条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白其孕育、诞生直至适用均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直至重庆打黑案辩护律师李庄因此获刑.引发学界震动。文章在分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主张应当修订甚至取消新刑法第306条的有关规定.以利于律师更加积极地参与刑事辩护、法官的正确裁断和维护人权。  相似文献   
50.
对于藏匿肇事车的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或“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这个问题,笔者认为, “藏匿”不同于“毁灭”、“伪造”,在现有法律的规定下,对藏匿肇事车的行为应定包庇罪, 此举并非一种随意的扩大解释。同时,笔者建议将“隐匿证据”的行为加入到“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罪名中,以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