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东—西方"的对立是俄罗斯文化自我意识中极为重要和根本的观念之一,它有着形而上的和地理因素的、神话宗教的和地缘政治的、历史的和社会的涵义。"东—西方"是人为设定的涵义结构,是人类文化思维的历史产物,其目的是说明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海外利益的扩展和海外人员的增加,我国海外利益遭遇的威胁和挑战也在上升。保护我国不断扩展的海外利益和不干涉政策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不干涉政策会使中国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为了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和人员安全,我国应对不干预政策进行重新评估,进行适当干预。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干涉不等同于西方国家以控制别国或改变别国的政权和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赤裸裸的军事干涉,而是以保护国家正当利益、促成和平发展及人类正义为目的。  相似文献   
63.
美国“国际侨民接触”战略及其对我国侨务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世界不少侨民大国对海外侨民的重视,美国政府也开始积极争取侨民,推出"国际侨民接触"战略,把居住在美国的外来移民和侨民纳入美国"巧实力"外交的总体布局中。本文分析了该战略的主要内容、出台目的和影响,本文认为该战略表面宣称是为了援助发展中国家,其实质是为了争夺国际影响力,以及通过侨民来改变其祖籍国。由于美国"国际侨民接触"战略刚刚实施,暂时还难以评估其影响,但其潜在影响力值得重视,应当进行跟踪研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该战略的实施也面临资金问题、美国国内政治问题、人力和机构组织能力问题等方面的制约。同时,本文还就该战略对我国侨务工作的启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4.
“当我睁开眼睛,重新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已经是15天后了。”那是2012年隆冬的一个午夜,美国曼哈顿的一场大雪抹平了隔离带和道路问的界限,世界门茫茫一片。凌晨2点左右,刚和律师谈完“人道保释”事宜的李华驾车返回曼哈顿,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车子撞上了隔离墙……  相似文献   
65.
骆凡  张宪国 《统一论坛》2010,(1):F0003-F0003
2010年1月11日至20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冀军率团访问日本、韩国。访问团先后与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日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大阪侨界、韩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联合总会、仁川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大邱市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安山市中国侨民协会等举行座谈。  相似文献   
66.
鲜绿的清真食品供应点标识,统一规范的店堂设施,品种丰富的清真食品和良好的管理服务,大境路菜场的清真食品供应赢得了周围少数民族居民的青睐、销售喜人,本市清真食品供应网点的改建和供应工作由此可见一斑。10月23日,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视察了《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代表们听取了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杨奇庆、市商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海刚、  相似文献   
67.
二战结束后,苏联发布了1945年11月20日与1946年1月20日两个恢复中国俄侨国籍令,以彻底解决中国俄侨问题。苏联恢复俄侨国籍的多重目的及其在解决俄侨问题上的一系列不正当做法,直接构成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及国民党自身利益的重大威胁与损害。为此,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外交上尽量予苏联以合作和便利的同时,进行了暗中的抵制与反击。然而,弱势的国际地位和“恐苏助共”的致命伤,使其抵制与反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作用不大。苏联恢复中国俄侨国籍的目的基本达到。中、苏双方围绕以苏联恢复俄侨国籍为中心的中国俄侨问题而展开的交涉和斗争,是该时期双方关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68.
鲁南 《世纪桥》2008,(21):47-50
<正>山东省潍坊市二中校园的一角,迄今仍屹立着几座百年老建筑。这里不仅有默然肃立的老教堂,还有青砖红瓦的乐道院,默默见证着人类社会百年以来的风雨历程。这里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建立的  相似文献   
69.
荆杰 《党史文苑》2008,(5):20-21
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中国政府不顾战后国内物资极度缺乏的现状,仍然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将滞留在东北的百万日本军人和侨民遣返回国,彰显了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高贵品质,彰显了中国政府"睦邻友好"的大国风范,更彰显了国共两党"求同存异""共同合作"的大局观.  相似文献   
70.
丘汉平基于法律视角从事南洋及美洲华侨问题的研究,投身于暨南大学华侨教育并主持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抗战期间又积极从事服务侨胞的实际工作,在中国近代华侨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来看,丘汉平先生的华侨研究涉及华侨经济与失业救济、华侨教育、华侨文化与社会、华侨国籍、华侨组织与社会、侨民管理与保护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华侨研究不同领域的兴趣,兼具深度和广度,他对华侨问题的研究对民国时期华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