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441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337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5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可量物侵害是民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物权法》首次规定了这一制度.文章研究了不可量物侵害的性质和各国的立法模式,评价了我国《物权法》相关规定的优缺点,并探究了容忍义务的理论基础,最后阐明了不可量物侵害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李刚 《人民司法》2022,(5):54-58
企业股东们委托给个人进行经营管理,收取固定金额承包费,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应是合法事项。个人在承包经营期内将企业的对外债权转让给自己或者利害关系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严格审查是否存在真实交易基础事实或者合法事由,以避免个人借机非法侵害企业及其他合同关联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3.
论涉疫犯罪行为的刑法应对及基本立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突发传染病期间的涉疫犯罪行为,应当在罪刑法定原则指导下,兼顾刑法谦抑性的要求,积极谨慎地适用刑法。对待疫情期间出台的司法解释,应当结合刑法的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对其中界定模糊的部分予以明确化、确定化。对于涉疫犯罪行为,应当结合行为主体、侵害的法益等不同而做类型化梳理与解释,同时注重各罪的具体适用。疫情结束后,为避免刑法万能论,刑法应当积极发挥其最后保障机能,在明确法益侵害性的基础上,继续运用违法犯罪二元机制为刑法的介入设置合理边界,并从客观主义向度探寻社会风险的刑法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4.
《人民论坛》2020,(4):F0003-F0003
近期,个别社会机构及人员假冒“人民论坛”“人民论坛编辑部”“人民论坛编辑”等名义,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所谓的“征稿”甚至收取费用,上述假冒行为严重损害人民论坛杂志社形象声誉,严重侵害广大作者合法权益,已涉嫌侵权违法,甚至涉嫌犯罪。人民论坛杂志社提醒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网友提高警惕,注意甄别,切勿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95.
2019年12月23日,全国首例涉及域名解析服务商侵权责任纠纷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该案原告阿鲁克股份公司(ALUK SA,以下简称“阿鲁克公司”)、阿鲁克幕墙门窗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鲁克上海公司”)以域名解析服务商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公司(北京)”)未及时停止对侵害商标权网站的解析服务。  相似文献   
96.
不作为请求权的预防性决定了给付义务的不确定性,进而促成不作为裁判的展望性。为解决由此产生的不作为执行内容特定、执行措施适用、重复侵害应对等诸多执行难问题,需对裁判与执行进行系统化考量。在廓清不作为给付义务复合性(停止性不作为、除去性作为、预防性作为)的基础上,通过裁判主文具体化与审执分离宽缓化解决不作为执行内容不明确问题。在强制执行立法中,确立本旨执行原则,并构建与复合性不作为执行标的相对应的,间接执行、替代执行顺位适用的执行程序。针对执行完毕后可能出现的重复侵害行为,经实质性审查后,可将其纳入不作为裁判的辐射范围,再次启动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97.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实供述为被追诉人的义务,但也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二者存在冲突.将如实供述设定为义务虽然符合探明案件事实的刑事诉讼目的 ,但相应的权利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容易侵犯被追诉人的权利.为此:应当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范侦查人员权利告知行为,保障被迫诉人的律师帮助权;进一步完善供述自愿性的保障机制,以自愿性供述为前提,平衡刑事诉讼中公权力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98.
行政前置性要件作为刑法分则个罪中的限制性要件,强调行政处理优先性,包含着以刑罚处罚确保行政执法效果的制度期待,是刑法谦抑性的新表达。在法定犯日趋增多的时代背景下,刑法修正中的犯罪化不可避免,单一强调犯罪化或非犯罪化均存在较大副作用,在个罪中设置行政前置性要件,重视法益恢复在阻却犯罪成立中的积极价值,有利于追寻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最佳平衡点。行政前置性要件的法理基础在于部分犯罪存在法益侵害待定状态。立法者在增设法定犯时,若认为该犯罪存在法益侵害待定状态,并且不直接涉及人身法益,当优先考虑设置行政前置性要件。  相似文献   
99.
"毒树之果"规则是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派生性规则,其基本意思是依据非法取得的证据而获取的衍生性证据非法。通说认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司法解释及刑事规范性法律文件没有"毒树之果"及"毒树之果"规则的相关规定。然而实践中"毒树之果"又大量存在,回避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形同虚设,甚至可能会对非法取证行为形成负激励。惟有立足我国刑事诉讼现状和国情客观审慎地对"毒树之果"进行取舍,方能找到公正与效率价值的黄金分割点。  相似文献   
100.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是法治的进步,也是人权保障理念的具体落实。从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实施情况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下,需要深入研究有效地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了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