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1.
钟严 《今日海南》2013,(5):26-26
<正>"红会"危机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看似个别案例,却有普遍意义。无论是慈善组织还是政府,诚信一旦崩塌,花10倍的代价去修复也未必能够如愿。"郭美美事件"只是"红会"信任危机的导火线。其实在"郭美美事件"的同时,2011年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就指出在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审计中"发现存在问题"。2012年末媒体又曝出"成都汶川地震募款箱多年未取,箱内捐款发霉"。近日又传出汶川地震时,百余艺术家义拍筹得的8472万元定向捐给"红会",但此后不知善款去向。  相似文献   
92.
警察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因其特殊的职责与宗旨,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尤为密切,很多工作都需要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警察信任体现的是民众对警察的态度,是衡量警民关系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部分公众对警察产生了信任危机,使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面临质疑、不配合、投诉甚至暴力抗法的事件有所增加。为了重塑警察公信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需要通过优化宣传方法、改进工作方式、优化政府部门工作机制等路径,以有效化解警察信任危机的现实困境,维护警察的执法权威。  相似文献   
93.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4):81-81
中国乳业的混乱格局,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在继续滑向信任危机的深渊。近期,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再次发炮,指出2010年新的乳品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  相似文献   
94.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一直被告诫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但是在考验情商的职场之上,谁能不说谎?职场上的谎言形形色色,为了形象、利益等等大大小小的理由,谎言可能出现在任何场合、任何对象身上。然而有句话叫做纸里包不住火,抛开那些善意的白色谎言不提,一旦谎言被戳穿,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95.
警民信任危机成因分析——基于“期望差异”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期望差异理论,民众对警察信任度的高低可以表达为民众对警察的理想期望与民众对警察实际工作的感知质量之间的落差大小。当前,民众对警察的期望在不断升高,相反,民众对于警察工作的感知质量却在日益下降,正是这种日益增大的反差造成警民信任危机的出现。据此,可寻求消弭或缓解警民信任危机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6.
社会转型期爆发的社会结构失衡、利益分化加剧、社会价值失范等现象,将公安机关推到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公安工作发生公众信任危机的危险系数进一步加大。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效消减公众信任危机的发生,公安机关应当优化警察执法制度、规范警察执法行为、培育公众的综合素养、改善警媒关系。  相似文献   
97.
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状况令人忧心忡忡,不容乐观。虽然没有数据提供佐证,但公众的直观感觉是,当前中国社会正陷入一场信任危机。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医患纠纷、政治腐败等个案在中国接连不断发生,并越来越多见诸媒体,信任  相似文献   
98.
钓鱼式执法,公权的辱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风采》2009,(21):18-19
在法治社会中。执法部门应该依法行政。执法人员应该亲临现场,倾听群众呼声,秉公执法。“钓鱼式执法”不仅辱没了执法者的形象,降低了执法者在民众心中的威信,也使官民信任度降低。社会信任危机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99.
普通公众相比慈善机构而言,在获取信息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慈善机构于他们而言始终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慈善机构信任危机,实际上就是公众对自身与慈善机构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情绪宣泄。郭美美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要想尽早平息,慈善机构必须借此改变工作作风,重塑良好形象。要放低身段.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将公众想知道、  相似文献   
100.
当前,个别地方卫视存在污染样本户,搞收视率造假的行为。收视率造假伤害了公众,伤害了广告客户,更伤害了媒体自身。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的利益驱使、媒介考量标准的单一等是造成收视率造假的主要原因。加强媒介的道德建设、完善监督与惩处机制、正确看待收视率的作用能够有效遏制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