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292篇
中国共产党   298篇
中国政治   471篇
政治理论   243篇
综合类   2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不断受到挑战。一些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诸如在三公经费、舆情应对、惩治腐败、监管缺失、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的表现:在处理重大事件,如“三鹿幼儿奶粉事件”、“动车事件”、“小悦悦事件”及不时发生的房屋强拆事件等上面的表现,屡屡遭到公众的质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还通过对政府监管的行业不信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2.
论合作行动的条件:历史背景与人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论坛》2016,(1):1-9
在工业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人的共同行动所采取的是协作行动模式,当我们的社会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时,协作已经不再能够成为共同行动的有效模式,而是需要去建构起一种合作行动模式。特别是面对频发的危机事件和在风险社会中去开展行动时,共同行动中的随机性行为选择和灵活性的反应机制都要求人的共同行动必须是合作行动,而不能恪守协作行动的模式。在此情况下,作为行动者的人需要重新定义。虽然语言、劳动依然是人作为人的必要条件,但更需要从人的行动的角度去定义人。合作行动中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反映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信任。正是信任,构成了合作的前提。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合作行动是服务和从属于人的共生共在的,每一个行动者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指向人的共生共在,也只有以人的共生共在为目标的行动才是真正的合作行动。  相似文献   
33.
信任是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基石。Lewis和Weigert以人际信任中理性和情感成分的多少为基础,提出了将信任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谋算型信任阶段、了解型信任阶段和认同型信任阶段。警民信任关系也同样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理性和感性成分都在逐渐增加。警民谋算型信任阶段的构建路径是:转变理念:从管理型到服务性;转变格局: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转变。警民了解型信任阶段的构建路径是:运作警民信任关系;建立警民沟通机制。警民认同型信任阶段的构建路径是:融合警民文化;建立警民共同体。  相似文献   
34.
在中国,所谓的"信任之谜"问题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由于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不成熟的特点所导致的人们在信任问题研究上的一种扭曲反映。一方面,中国的整体信任水平不容乐观;但另一方面,在熟人之间和圈子内部,可能信任度有一种提高的趋势。关于"中国之谜",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只不过有些作用程度较大,有些作用程度较小。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关键和基础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是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基础;二是人力资本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我国,人力资本支撑主要表现在两支队伍上:一支队伍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另一支队伍是一般劳动者大军。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军。人才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若没有这些高素质人才作支撑,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就是不可能的,或者说至少是不能持久的,也就不可能有三十多年的高增长。另外,农村改革也释放出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既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也给企业带来了利润。专业技术人员主攻创新,而一般劳动者则从事具体加工和生产,再加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十多年经济高增长的基本动力。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中,人力资本优势很可能丧失。  相似文献   
35.
高丹 《党政论坛》2012,(3):20-22,1
近几年,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开通报某事件时会用到一个词儿:不明真相的群众.如湖北石首群众围堵道路一事,石首市政府门户网站通报中说:"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阻碍交通,围观起哄."2009年黑龙江省铁力市呼兰河大桥坍塌,据《京华时报》报道,铁力市政府部门在专家未到场的情况下,已经对大桥坍塌原因作出了结论——"一辆载重车严重超载",而针对公众反映的问题,相关官员表示"百姓根本就不懂".  相似文献   
36.
网络的兴起构建了一种新的政治生态,它给政治信任的重塑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培育政治信任,政府要通过网络来扩大公众的有序理性政治参与、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同时,注重公平等价值的实现,并推动公众的政治信任从人格信任走向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37.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马教授您好!我国社会的诚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感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了。您怎么看目前的诚信现状?怎么看待"道德滑坡"?  相似文献   
38.
中国的文化建设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近年来出现的价值失序、信仰失缺、道德失范等各类现象中,"助人恐惧症"显得格外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扩散和传染的态势。从某种意义看,"助人恐惧症"折射了中国社会信任缺损和信任焦虑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39.
合作共赢是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核心理念,合作是手段,共赢是目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合作共赢既有助于满足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又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信任水平,是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合作共赢确实在促进社会和谐有序与持续推进改革发展两个方面体现出重要价值。在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需要以共同善的理念加以引导,以公平的手段分配成果,以妥协的方式化解分歧。  相似文献   
40.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是优化政府自身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的到来也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政社互信的问题。政社互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之基,其表现为服务型政府的产生源于政社互信、服务型政府的运作成于政社互信、服务型政府的收官归于政社互信。政社互信体现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自我主体之间的互信,第二层次为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的互信,自我主体之间的互信是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互信的基础。政社互信关系可以通过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弘扬契约精神、采取适度奖惩措施来培育,最终实现改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环境、降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本、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