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21篇
工人农民   92篇
世界政治   3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1篇
法律   5372篇
中国共产党   1873篇
中国政治   3338篇
政治理论   887篇
综合类   247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1283篇
  2013年   1097篇
  2012年   1184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1046篇
  2009年   1044篇
  2008年   1051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兴国 《法学杂志》2006,27(2):91-94
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除了以户籍为一般原则外,还应结合成员与集体组织的经济生活联系以及是否与集体组织有特殊的约定等多种因素考虑是否取得集体组织成员资格。本文在对集体组织成员资格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民法原理出发,对集体组织成员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4.
115.
一物一权原则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焕国 《时代法学》2006,4(1):68-72
传统一物一权原则为罗马法时代的产物,仅适用于有体物和所有权,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一物一权的基本功能在于建立物与权利的法律联系,该种物权法基本立法技术应为我国采纳。为因应社会发展变迁,“物”应包括有体物、无体物、集合物等,而“权”则对应所有权、他物权以及知识产权等。  相似文献   
116.
宋世俊 《中国律师》2003,(11):89-90
我国《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该规定赋予了建筑企业以优先受偿权,并希望借此解决实践中的建设工程款项拖欠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有关各方对该法条的权利性质、操作程序等问题认识不一,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鲜见该条款的适用,现实生活中工程款拖欠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该法…  相似文献   
117.
吴世彩 《共产党人》2007,(10):14-15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群众、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各种媒介特别是信息网  相似文献   
118.
曹参 《检察风云》2007,(23):76-77
这是一个城市大玩具.   电子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独立的美学思想和创新传播手段,是当今世界文化创意领域"核心竞争"之要素,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内在关联,已成为全球化进程发展中一种不可小觑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9.
有关著作权权利冲突的问题是民事生活中比较多见的。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法律工作者对涉及著作权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应该注意到著作权与普通民事权利的区别,分析不同类型的著作权权利冲突,然后结合司法实践总结出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0.
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信息传播以其不受时空限制、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越采越多使用者的青睐,也使越来越多的作品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从而极大地满足了众多用户获取信息、共享资源的需求,但这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相关权利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引发一些新的法律纠纷的出现。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更加切实、充分、有效地保护作品的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同时兼顾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成为相关部门普遍关注和思考的话题。伴随着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发展,涉及网络著作权的立法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之中,尤其是2006年5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更使我国对于网络著作权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