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正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之中,规章制度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混乱,体制正待完善,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影响等冲击和瓦解着人们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苏丹红事件"、"红心蛋事件"、"华南虎照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无不反映现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失信危机.诚信,一个虽普通却又重要的话题,它从过去中国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到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其内涵早已超越了纯粹的"私德"范畴,今天,我们更关注诚信的"公德"性.如何把指导性的诚实信用原则演变为具体化的法律条文并真正灌输到具体的某个适用领域,如何从法律的层面树立公民诚信意识,构建和谐诚信社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目前我国对信用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对信用权的概念、性质等基础问题说法不一。为了进一步理清概念,对信用权的产生、概念、性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同时探讨了信用权的基本内容,包括信用保有权、信用维护权和信用利益支配权。  相似文献   
33.
张钱 《法律适用》2014,(3):64-69
征信报告对个人的经济信用极为重要。金融机构负责将信用信息上传至征信中心,对于错误信用报告给信用主体造成的损失,司法实践对金融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判法不一,少数案例认为金融机构不承担责任,多数案例认为金融机构应承担责任。目前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结合相关案例详细分析了个人征信领域侵权责任的主体、客体、归责原则、责任方式、损失及赔偿范围等问题,提出应增设信用权,在个人没有过错或者仅有部分过错情况下,金融机构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承担相应侵权责任,赔偿范围应包括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34.
论信用及信用体系的现代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民族素来以诚信著称。然而在历史的变迁中 ,今日中国却陷入了信用危机中。本文面对这一现实 ,浅析了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信用危机造成的危害 ,并从建立信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自律和加强道德教育几个方面论述了信用体系的现代构建。作者以为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信用体系 ,才能使社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5.
信用是关于社会主体经济能力以及履约意愿方面的社会评价,在现代社会征信体系背景下,征信机构的信用评价具有了决定性意义。个人征信体系下的个人信用权也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对于信用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个人信用信息的报送、收集、处理的不准确;信用权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为个人对信用信息的查询、告知,以及更正、删除错误信息的权利;信用权的保护中,举证责任应当倒置,机会损失应当尽量赔偿,过错标准要客观化。除民法典人格权编整体规定信用权外,在征信单行法中应当对个人征信体系下的信用权作出一些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36.
凌立志 《律师世界》2001,(12):27-28
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自然人(在我国,一般亦称为个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参与各种交易活动越来越多。其独立人格也不断增强,个人  相似文献   
3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存在着的诚信失衡、信用制度缺陷、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要发展经济信用,就必须保护债权,遵守信用交易规则,对信用权进行设计,讲究信用限制等。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信用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8.
基于民法的功能和信用的价值,民法无疑要对信用进行调整,民法调整信用应该从规范市场经济的整体和全局出发,从三个层次对信用进行调整:一是确立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二是建立以私权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三是通过构建信用权鼓励受信人支配、利用、维护自己的信用。  相似文献   
39.
王迪 《法制博览》2022,(3):111-113
民商法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特点以及发展需要制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民商法主要是从信用方面,对当事人应当履行义务以及履行义务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总结.民商法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构建的时间还比较短,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商法在社会...  相似文献   
40.
论信用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评价,无需区分其评价对象是当事人的偿债能力还是综合经济能力。现今,信用权与财产的联系日益密切,但这种联系仍是或然性的,而其与主体的不可分离性是人所共识的。因此,信用权仍属人格权。对信用权的侵害行为都指向权利主体的信用信息,主要表现为不法传播他人的信用信息和不法利用他人的信用信息并致信用贬损,可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