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2013年10月9日,阿塞拜疆现任总统伊尔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在2009年修宪后的首次总统大选中以84.73%的得票率再次当选总统,任期五年。阿利耶夫的顺利当选得益于阿国内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国际地位明显上升等因素,顺应了社会民意,执政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42.
郝龙 《俄罗斯学刊》2022,12(1):51-70
叶利钦执政早期,国务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协调整合行政权力的功能,使俄国家权力结构避免了宪制改革后的严重混乱失衡.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颁布后,俄罗斯的国家权力结构趋于多元化,国务委员会既无法解决中央层面的总统与立法机关的结构矛盾,又无法解决源自地方分裂主义的"央地"权力结构松散,因而归于沉寂.2000年普京开始执政后重设国务委员会.尤其在2004年"别斯兰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的国家权力结构再度集中,系统性压力激增,国务委员会的作用不断被强化,国务委员会的事务性工作人员得到扩充,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得到进一步规范.2008—2012年,国务委员会成为紧密联系"央地"的关键纽带,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发展.2012年,在普京第三任期,其成功地协调了因"统一俄罗斯"党崛起而引起的联邦中央权力结构张力,缓解了央地行政层面的权力结构矛盾.2020年修宪后,国务委员会的作用向协助总统整合"全联邦"国家权力的方向转变.同时,"国务委员会"获得宪法地位,成为宪法性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43.
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晋三右倾政治的核心。安倍政府推动修宪,有着长期积累的、复杂的远期背景,即历史、社会、法律根源,这些社会根源长期根植于二战以后的日本社会。近期背景包括社会、国际和安倍右翼政权执政。其中领导者个人因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倍认为提振经济并非易事,只有树立修宪的旗帜,才能使自己执政时间更长。经过国内外多层博弈之后,安倍顽固地坚持修宪路线。修宪的核心目标是要删除宪法第九条,获得对外交战权,建立国防军,改变战后国际秩序,成为不受任何束缚的、全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为此,安倍政府不断进行舆论准备、政策准备和组织准备。如果修宪成功,日本将拥有国防军、交战权,并施行"积极和平主义",将成为一个强势的日本、危险的日本,在客观效果上将带来亚太地区安全上的某些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引发地区动荡和军备竞赛。但是,在安倍执政期内,很难实现修宪的目标,其成功的概率只有40%。不过,即使安倍政府推动的修宪不能成功,自其执政以来到现在所推动的修宪,也已经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引起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猜忌和关系紧张,也导致这些国家在心理上加强了对日本的戒备,同时推动了东亚地区实际军备竞赛的出现。  相似文献   
44.
《法治与社会》2004,(4):4-5
宪法乃国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的贯彻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维护统一,保持政权稳固,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发展民主政治,完善法治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修改宪法,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现行宪法已经历了三次修改,而此次修宪,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修宪建议的形成过程也比以前更加广泛,充分地发扬了民主,修改更加慎重,修改内容亮点多多。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权,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紧急状态”取代“戒严”……这次修宪突出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宪法学强调的人权保护的原则。2004年4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4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1条关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的规定,意味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修宪为非公有制经济奠定宪法基础,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6.
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 2 0周年 ,在这 2 0年里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对于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组织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方面可以为定量分析公民的宪法意识提供第一手材料 ;另一方面也为准确评价我国宪法学教育以及普法教育的效果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7.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这次修改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国家的指导思想,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制度与国家机关、公民基本权利等各个方面,是一次比较大的修改。这次修宪在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其中在修宪技术上也有  相似文献   
48.
修宪背景下的城市房屋拆迁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的城市房屋拆迁暴露出若干问题,此次宪法修改给了人们认真检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机。在宪法修改之后,城市房屋拆迁应当注意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准确界定和衡量公共利益,给予公民充分及时有效的行政补偿,同时采取适当合理的拆迁行为对公民的人权加以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49.
小泉执政后向“政治大国”全面推进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 0世纪80年代日本大国主义意识抬头以来,“政治大国”已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历代内阁所追求。2 0 0 1年4月2 6日,高喊“无禁区改革”的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代表小泉纯一郎当选首相后,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大大加快。2 0 0 3年11月结束的4 3届众议院选举中,执政三党①获得多数席位,确保继续执政地位。这预示着日本将继续在国内、地区、全球三个层次上追求政治大国化。一、摆脱特殊国家所受的束缚状态日本走政治大国道路的第一步必是先力图摆脱战败国的特殊性。作为战后受教育和成长起来的政治家,与其前辈相比,小泉在推进日本政…  相似文献   
50.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日本以支援美国的反恐怖军事行动为借口,通过了旨在使海外派兵合法化、制度化的《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案》。该法案的通过必将对其防卫政策和军事战略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并给日本自卫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