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某日,一位文友对我说:有人相中了你的藏书,想请你全部转让。我以为是玩笑,随口应答,可以啊!谁知,这位文友真的把那人带了来,让我惊讶而又有些尴尬。这位愿出高价收购我的藏书者,是位房地产商人。我想,也许他现在想多学点文化,做名儒商,于是打起我那点藏书的主意。  相似文献   
42.
郭世佑 《法人》2006,(8):108-109
我刊自本期开始特别约请著名近代史学者、中国政法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郭世佑先生开辟专栏为读者绍介我国史上杰出商人所事所为,以俾诸君由史鉴今、由人鉴己  相似文献   
43.
市场经济呼唤市场行为主体的人文道德关怀 ,呼唤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儒商精神。然而 ,现代儒商应有怎样的价值承当 ?学术界对此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在传统儒商和新教伦理中 ,经济和道德的关系是一种外在结合的关系 ,这种外在结合性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道德的发展。现代儒商的价值承当应该而且必然是一种经济和道德内在结合的价值承当。在这种价值承当中 ,经济与道德是一种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张謇是近代儒商的杰出人物.张謇的儒商本色最为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商境界;义利并重,以诚信为根本的儒商准则;体恤民众,以回报社会为宗旨的儒商关怀.  相似文献   
45.
宽阔的大道,林立的高楼,绿树芳草环绕中的陆家嘴金融区在夜幕中流光溢彩,楚楚动人。来到这儿,人们的目光总会被金穗大厦高高的幕墙边巨大的霓虹招牌“星晨酒店”所吸引,油然而生一种“好气派”的感慨。  相似文献   
46.
知识经济是一场权力的大转移,即由资本向知识的转移。具有新知识、富于创新精神的知识青年因此有机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成为新一代经济领袖。知识经济的创新特征、知识青年的时代机遇和儒家优良文化传统的长期积淀,都使得知识青年必然成为新儒商的生力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作为新儒商的中国知识青年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7.
《学理论》2017,(4)
中国向来有重农抑商、重文轻商的传统,从古到今,商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一直是一个不雅的概念,文人的价值观和商人的价值观对立,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现象,但随着一些深受中华传统文明影响的知识分子跨入商界,儒商概念、儒商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崇尚和尊敬。从历史上看,范蠡可为儒商第一人,本文仅以范蠡为例就儒商观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8.
49.
卢德之 《湖湘论坛》2004,17(4):37-39
儒商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人们在商品经营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对于激发、引导和规范人们的商业行为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儒商儒商精神儒商,是指具有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商品经营活动中去的商人,即所谓“以儒术饰贾事”者。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说,儒商与一般商人最大的区别是儒商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大学》中说“生财有大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生财要取之有道,仁者“生财”是用来…  相似文献   
50.
李家宁  张珊 《民主与法制》2010,(14):F0003-F0003
恒鑫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杨秋先生,多年来以企业家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着着恒鑫地产集团,谱写出一曲曲企业发展的辉煌诗篇。杨秋先生荣任广东省十届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茂名市五、六、七届政协常委,广东省金秋慈善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副会长,西安市建筑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