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74篇
中国共产党   321篇
中国政治   480篇
政治理论   205篇
综合类   3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儒家文化促进了中国中央集权制下封建文明的成长壮大,但也扼杀了中国文明的创造活力,同时由于其无力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也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步入了治乱循环,这是中国文明最终落后于西方文明并因之而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12.
儒家笃守一种积极上进、乐观的人生价值观。"立德"与"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在"立德"与"成圣"的基础上,儒家形成了双向度的人生价值观。一种价值观是由内圣贯通至外王,在内圣的基础上达致外王,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此即"成圣"与"立功";但人由于受气、命的限制,并非每个人都能事遂心愿,因而儒家另一向度的人生价值观转向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儒家人生价值观的转向问题,体现了儒家作为一种有机文化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陈白沙的自然主义哲学继承了孔颜之乐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发展至极致,即人与自然浑然同体,在"道物无对"的人与物的关系中彰显了人性自由。  相似文献   
313.
中国古代清官大都具有公正廉明、勤政爱民的高尚人格,并能毕其一生持之以恒。清官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儒家伦理政治文化根基,哲学基础上的天人之辨、治国模式上的德治传统、权力来源上的民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上的义利观共同构筑了中国古代清官人格塑造的理论渊源。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因素在清官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对当前的官员品德培养及廉洁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14.
"五四"时期是中国的思想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新思想不断涌现,新式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在踊跃进行中,在进步人士和思潮的引领下,妇女解放运动开始走入国人的视野,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作用,让世代被传统礼教所压迫的中国妇女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真正自觉的妇女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中发源的,可以说,"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的历史篇章,妇女的觉醒与争取解  相似文献   
315.
重文学的政治教化之用是儒家文学观念一以贯之的显著特点。“文以载道”这一命题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学观念的功利主义诉求,其形成有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包括新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学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6.
徐赛 《法制与经济》2009,(14):79-80,83
对法的概念的理解,决定着法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汉字古体字“法”透出的古人对法的理解贯穿传统中国社会,法家和儒家都将法视为工具。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提出的法的概念都有其自身的缺陷,是西方价值中心主义的产物。法人类学关于法的理解可以为中国的法学研究本土化和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317.
传统徽商精神中的义利合一、热爱文化、诚信守法、拼搏进取、贵群尚和等特质,对于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具有很大借鉴价值。同时,传统徽商精神也存在对统治阶级的过度依附、重商文化表面下的官本位意识、颇具争议的血缘伦理等缺陷。弘扬新时代徽商精神,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对传统徽商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粗取精,着重做到胸怀崇高使命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318.
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学说实为无法忽视的一页。该学说对汉唐间律的发展趋势做了凝练且富有解释力的总结,因此,长期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然而,近二十余年间,由于新史料的出现及学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该学说展开了种种反思,使其几近处于被抛弃之边缘。但是,若仔细研读各类反思性意见,又会发现,所谓反思往往与瞿同祖所设定的问题意识渐行渐远,或不利于后学准确理解瞿同祖的论断。事实上,即便在今日,瞿同祖的主张仍有较强的合理性,在被适当地调整和补充之后仍可谓传统中国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319.
李晓明 《河北法学》2004,22(4):76-79
对先秦道家法律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解析,认为道家由其无为哲学出发,主张"无为而治",因之,对儒家礼治学说就总体而言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但这种消极和否定并非如传统学术认定的那样绝对,特别是早期道家对儒家礼治学说不仅没有采取传统学术认定的那种鲜明反对态度,而且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兼容。  相似文献   
320.
“内卷”作为现代性焦虑的集中体现,现实地影响着个体幸福感的获得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安身立命是儒家伦理的价值追求,在解构“内卷”话语、心态和行为的基础上,以安身立命作为当代“内卷”困境与儒家伦理思想的“桥接点”,发掘知、仁、勇三德的修养对纾困“内卷”的现实意义,是基于儒家伦理视域为破解“内卷”困境提供的新路径。将儒家伦理置于现代人的生存语境之中,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亦可实现儒家伦理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对其德性力量的真实焕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