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104篇
中国政治   215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战国时期非儒家学派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非儒家的诸子各派都有各自不同的《诗》学思想和用《诗》态度。墨家将《诗》仅作为文献与史料,表现出理性的《诗》学观念;道家的《诗》学思想较复杂,他们追忆周代传统文化中的《诗》,而对旧法世传之史、邹鲁儒士和百家诸子的用《诗》则给以批判;法家对《诗》秉持直接反对和否定的态度;纵横家则表现出了明显地将《诗》作为格言警句来达到说服人主的功利心理。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诗经》学史上从未有过的《诗》学思想的分化状态,这也正是汉代学者在统一《诗》本、建立新的《诗》学体系上显得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先秦儒家诸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治国方案,德主刑辅、礼乐教化、修身克己、为民制产、选贤任能、与民同乐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从总体上看.儒学是先秦儒家诸子构建和论证其治国方略的哲学基础。透过先秦儒家的治国思想。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3.
《弟子职》是研究古代礼仪和教育的重要文献,保存于《管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孝经类”,朱熹将其编入《仪礼经传通解》,并加以注解。《弟子职》与《曲礼》、《少仪》等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不能由此断定其为汉儒作品,它应该是管子学派教学时的弟子守则。  相似文献   
104.
《君主论》中的政治观念与先秦法家思想同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二者之间在"性恶论"、"实力论"、"统治权术"等方面有着相同点,但在其社会历史背景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上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古代刑法学理的兴盛在先秦时代已始露端倪。当时的儒、墨、道、法等各思想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刑罚思想,其中以儒家"礼义教化"为重心的刑罚观和法家"重刑威慑"为重心的刑罚观的影响更为出众。尽管儒法两家在刑罚观上的偏重各有不同,但在基本的道德原则和政治理想上,两者还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06.
法家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当今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依法治国."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音近且仅一字之差,但二者本质不同.试就二者的原则区别作以辨析,以期对古代法治思想科学借鉴,促进当今法治建设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7.
信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自先秦时的"谏言"起萌芽,至唐朝发展相对完备,至清朝"京控"发展至成熟. 而在现代,1971 年,《红旗》 杂志刊登《必须重视人民来信来访》一文,第一次公开把人民来信来访称为"信访". [1]从此,"信访"成为了一个有特定社会内涵并且被社会认可的专用术语. 信访是公民为维护个人或公共利益采取的有针对性的诉求活动,是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体现,是公民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达方式, 有利于国家机关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冲突.涉检信访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检察机关的建立、变迁、发展而不断演进,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涉检信访处置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本文拟从涉检信访的沿革入手,厘清涉检信访之含义,分析涉检信访处置中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在1898年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发生了关于如何评估法家的激烈论战.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方,出于捍卫传统纲常礼教的目的,对法家大加责斥.而以章太炎、何启、胡礼垣为代表的另一方,则坚定地为法家辩护.他们赞扬法学之善,包括法家“以法治国”的主张、富民强国的功效等,并极力反驳张之洞等人士苛待法家的言论,促成了法家在晚清的第一次解放,从而开启了法家之学在近代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9.
徐嘉 《唯实》2002,(6):7-11
真、善、美是人类最高的价值理想和精神追求。我国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价值理想 ,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儒家的价值理想以“仁”(善 )为核心并统摄真和美 ;道家则以“道”为核心 ,其中有求真的向往 ,并贯穿于善与美。孔、孟、老、庄对真、善、美的理解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他们这方面思想的比较 ,展现了先秦儒、道的价值精神及其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0.
虽然法家思想伴随着秦王朝的倾灭、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逐渐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边缘化,但在西方史学家眼中堪称中国历史重大转折点的三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却无一不是在法家思想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下完成的。作为中国古代组织与领导艺术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