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104篇
中国政治   215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社会自有史以来,历五千余年而不绝,尤其自秦汉形成大一统局面后,其间虽或有暂时分裂之忧、之实,亦有不时出现的积弱与衰落,但最终都走上了统一、富强与复兴之路,这与历代统治者高超的政治社会化技巧是分不开的。古代中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脉相承、两种方式、三类模式、四大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82.
先秦儒家基于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阐发了以人的现实人性考察、理想人格设定及其成就为基本内容的人学思想.其中虽难免因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所导致的缺憾,但其从个体历史的微观视角对现实人生的深入探究,对实践精神的凸显高扬,在今天的人学理论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3.
郝继东  傅亚庶 《求索》2010,(3):166-168
《汉书.艺文志》关于先秦诸子来源的"九流十家"说对我们认识诸子的来源大有宜处。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抱怀疑态度,但通过对上古社会职能的追溯我们可以知其大略如此。从巫觋集团的形成到巫史的分蘖、王官的形成,再到诸子学派的产生,每一过程孕育着哲学思想的胎芽。另外,诸子学派从王官各项职能中生成并分化出来,为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通过对殷周时代关于"孝"的基本思想的创造性改造,逐步形成了以养亲、敬亲为基本内涵的儒家孝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弘扬儒家敬养之孝,对于提高人类道德境界、协调代际关系、建立人际和谐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5.
口供在中国的刑事司法史中占据着"证据之王"的宝座长达一个多世纪,这种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逐渐成就的。  相似文献   
86.
赏罚是法家推行法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二者相辅相成,交相为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以赏罚并用、信赏必罚,重刑少赏、厚赏重罚,和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等为主要内容的赏罚观与法家法治思想体系中的其他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7.
赠答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特殊的一类诗型.完整意义上的赠答诗出现在汉代,但事实上以诗赠答的风气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88.
罗振宝 《传承》2008,(14):90-91
对历史,尤其是我们身边的历史,人们都觉得很熟悉,而实际上历史往往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历史往往会给人们造成许多错觉。本文基于人们的这种惯性的历史思维,以分析刘济生教授的《历史的"误"读》为基点,从人们都熟悉的儒家文化和皇权思想出发,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89.
先秦儒家的道德观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脉相承,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基于此,在分析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观的内涵,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而探讨先秦儒家道德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如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机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对商周至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分析,并结合当时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思维方式,试探文化思想对军事活动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分析商周贵族战争方式的变化,得出两种军事指导思维的模式,并分析其不同。通过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军事行为的渗透。说明先秦儒家与法家的军事思想影响中国以后历代的军事思维。试析中华文明中儒家本位对中国大国和平崛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不足。通过全文的内容揭示的中国历代战争与和平的艺术,为现实中国的国际关系提供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