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104篇
中国政治   216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  相似文献   
92.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首先提出“义”的概念。《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里对“义”字有很多的论述,我们今天所谓“义”即源于此。那么,儒家的“义”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3.
中国人的性格历史,如同我们的黄河,先秦是上游,清澈见底;汉唐是中游,虽泥沙俱下,毕竟有波涛汹涌之雄大气象;明清是下游,已经常断流、奄奄一息了。  相似文献   
94.
丁磊  吴超晖 《前沿》2010,(20):177-179
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体系的基石。孔子开启了以"知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道德荣辱观的源头;孟子明确提出了"荣""辱"的概念,对荣辱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荀子则是系统论述道德荣辱观念的先秦儒家代表,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由他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5.
姚衍琛  董建霞 《春秋》2010,(3):36-38
一、县制的起源及其发展1.先秦时期县制的起源我们确知有县制.开始于春秋时代。有关设县的记载,最早为楚武王时(前740-前689年)灭权国“使斗缗尹之”,“尹”为楚国县的主官名称。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时曾“灭九国以为县”。秦国最初设县为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秦、楚两国的县,大致是通过兼并战争吞灭小国后建立的。晋则是以大夫封邑为基础而置县。齐管仲推行制鄙之制。共立五属,“十县为属”.则是通过政治改革改乡鄙为县的。  相似文献   
96.
郝继东  傅亚庶 《求索》2010,(3):166-168
《汉书.艺文志》关于先秦诸子来源的"九流十家"说对我们认识诸子的来源大有宜处。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抱怀疑态度,但通过对上古社会职能的追溯我们可以知其大略如此。从巫觋集团的形成到巫史的分蘖、王官的形成,再到诸子学派的产生,每一过程孕育着哲学思想的胎芽。另外,诸子学派从王官各项职能中生成并分化出来,为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吕蔚 《求索》2010,(9):197-199
先秦是中国散文创作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但散文思想仍处于蕴育阶段,着附于儒家思想。至汉代,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依托的散文思想,主张散文的讽喻功能,并提出了明道、宗经、征圣及实录等创作原则。至此,中国散文理论正式形成,儒家散文经典也成为后代散文之圭臬。  相似文献   
98.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法治国"。历代的很多政治改革家也为实施以及发展法家的法治思想付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甚至为实施国家法制变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法家的法治思想不可否认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本文首先论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体系,继而分析了其优劣势,最后本文结合当今现实阐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中国古代刑法学理的兴盛在先秦时代已始露端倪。当时的儒、墨、道、法等各思想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刑罚思想,其中以儒家"礼义教化"为重心的刑罚观和法家"重刑威慑"为重心的刑罚观的影响更为出众。尽管儒法两家在刑罚观上的偏重各有不同,但在基本的道德原则和政治理想上,两者还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00.
张荣明 《理论学刊》2013,(2):99-103,128
如何安邦治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彼此之间在若干核心问题上激烈争辩。实践表明,不同主张各有利弊。注重道德和关爱并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但潜在风险是国际竞争力和应对国外威胁的实力下降;注重法律和利益并实施以物为本的策略有助于富国强兵,但潜在风险是国内人群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汉代以后的政治策略是这两种主张的整合,它带来了中古社会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