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172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胡友慧 《求索》2013,(2):112-114
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流派,在审美观念上它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庄重典雅、注重王权礼制意识。先秦楚人艺术以浪漫神秘、瑰丽奇谲、对称庄严而又灵动多变的审美特质而著称。先秦楚人这种特有的审美特质,是因为其多神崇拜、浪漫想象、阴阳二元哲学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2.
“教化”的缘起、内涵及与道德教育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影 《长白学刊》2005,(2):101-103
教化是德育的职能,德育的教化职能源起于汉代.为巩固统治,汉代的儒学之士认识到教化的治国地位,说服了汉王朝的统治者设立太学及地方官学招收学生进行教化,并且把教化作为德育的一个根本的职能.教化超出了先秦道德教育的界限,一是把教化和巩固统治联系起来;二是教化理论的主张不只是针对百姓,也针对汉王朝的统治者及其官吏们;三是教化是有目的地通过官学来实现的,突破了先秦多半在私学里进行的状况.德育从此被赋予了政治的内涵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3.
先秦儒家人性论对管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论述有许多精辟思想:如“仁爱”思想;性善论与性恶论;义利并重的“社会人”思想和“先富后教”的需求层次论。这些思想为现代管理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特别是深化了对人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4.
论《穆天子传》所记的先秦民族地理学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天子传》是一部风格独特而又富有价值的战国文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部文献作了民族地理学的考察,就民族分布与区域民族构成、民族的经济地理、民族的文化地理系统和民族的自然地理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5.
先秦民本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周,发展成熟于春秋战国,最终在先秦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了“民惟邦本”、“民贵君轻”、“制民之产”、“民心向背”等重要思想。虽然由于阶级属性,它们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这不能说明先秦民本思想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6.
张培田 《法学研究》2006,28(6):138-147
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表明,商周至战国时期,债权债务关系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达,解决债权债务纠纷的案例增多,实践中出现了不自觉的债的分类调整,对债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对比研究,体现出中国先秦时期调整债的法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7.
中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中国社会很早就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犯罪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也不能离开“礼”的视野。无论是其关于犯罪的概念,犯罪的罪名确定,犯罪的原因还是对犯罪的防止都与当时的礼仪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理解和吸收西方犯罪学思想的文化遗产和基础。只有在认真梳理我国传统犯罪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犯罪学理论,来解释和研究解决发生在中国这片地土上的犯罪问题。中国古代犯罪思想发端于先秦时期,并对中国历代犯罪思想影响深远,可以说,不论是两汉还是唐宋,以至明清,中国传统犯罪思想都没有背离先秦时期的主要观点,而只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8.
对传说时代先祖祭祀,历史上有民祭和官祭,官祭就是现在的公祭。一些地方为争始祖的故里,以不合史实的户籍为证据大搞公祭活动,混淆了先秦历史文化的研究,也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139.
相对于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即所谓"天道观"而言,儒家,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原始儒家对人的认识——即所谓"人道观"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儒家伦理中"以人为本"的色彩是非常浓厚的。人的存在及其文化创造是儒家的基本关注之点。儒家价值观即展开于与之相涉的一系列关系中。孔子提出了仁道的原则,其思想以"仁"为核心,这已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何谓"仁"?孔子  相似文献   
140.
刘江一 《传承》2008,(10):98-99
以"仁"为内在基石、以"义"为评判标准、以"知耻"为道德底线的先秦儒家荣辱观,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掘先秦儒家荣辱观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的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服务是高校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