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172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通过简述先秦诸子百家教学内容,分析从中透视出来的四个方面的特点与意义教学内容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属性;注重道德与伦理教育;基本形成了自由教育”和“专门教育”两大教育价值观;为以后的专业分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作为制度文化重要内容的民族职官制度文化 ,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姿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职官制度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不仅对以后的中国职官制度 ,而且对历朝历代的民族职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3.
《党员文摘》2007,(1):I0002-I0003
亲爱的读者,新的一年,本栏目将由您推出中国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系列艺术精品。2007年第一期,特刊发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经典之——  相似文献   
64.
动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动机的探讨也是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从中国先秦时代孔孟的论述,到近代西方系统、完整的介绍、阐释,动机这一教学成效中极其关键的因素,也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接受、认可,并发挥着日渐突出的作用。我们试从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入手,初步探讨动机的成因以及作用机制,并结合当今语文学习做实际和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65.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处于疾病状态的贵族形象,有理智型与迷狂型、反思型与放任型、稳定型与多变型、刚愎自用型和委运乘化型的差异。具体到每位贵族成员,有时又往往兼有多种属性,显示出生命意识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多重性格。制约贵族成员疾病状态的有本身的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还有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先秦思想是极为重要的。"王道"是春秋战国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不仅代表着传统儒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同时也是先秦诸子各家共通之话语以及经世的根本道理。先秦诸子各家关于"王道"的种种主张及其智慧,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应然"之政治生活的理性判断,对于当今和谐社会构建也不乏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7.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尊卑失序。身处动乱年代的先秦儒家,尤其强调秩序的可贵,希望借由礼乐的倡导与宏扬,恢复“三代”盛世的理想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8.
黄柏权 《思想战线》2008,34(3):121-122
"武陵民族走廊"是从江汉平原进入中国大西南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这条走廊自古就是多种族群迁徙流动的通道.  相似文献   
69.
魏磊杰 《法学评论》2024,(3):182-196
西法东渐初期,吸纳西方传教士的既有做法,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晚清士人秉持一种通经致用的比附之法,以图借助先秦法政思想重构新的普遍主义世界观,最终达致有效应对西方殖民现代性知识“入侵”之目的。经历百年沉寂,伴随中国崛起,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者在新的世纪赓续了这一知识传统,此等“春秋国际公法”观背后的思维逻辑又被重新发现和调用,以求在学术层面有效推助各自学科本土化之同时,亦能在政治层面为业已进入后现代性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公平的世界愿景。对中国知识精英调用先秦法政思想的百年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可为当下必然需要依托传统法政资源塑造的中国国际关系/国际法新观念的对外投射提供诸多镜鉴。  相似文献   
70.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中国式富强的逻辑思路,先秦儒家同样面临富国强兵的时代主题。先秦儒家权力观之“大同”“富民”等思想与富强意涵不可分割,其在尊奉以家拟国天子权力与封建制度的同时,又竭力维护家庭组织与血缘族亲的权利地位,其目的在于依靠温情伦理约束统治权力而造福百姓。先秦儒家权力观同时强调规范权力运行,督问统治责任,其在使用限度与目的向度上都提出独特的治理方案,以督促国家追求富强而利国为民。囿于时代变局与方案和缓,先秦儒家未能将“权”“治”设计落实为富强为民的最终目标。观照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审思儒家权力观并非苛责古人,而是考量现代化推进对儒家富强观的逻辑借鉴,明确重视人民权利的中国式现代化比之儒家富强构思的异同与超越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