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60篇
中国共产党   186篇
中国政治   215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代贵州》2013,(33):44-45
日前,清镇市220千伏田坝变电站经改造后顺利投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清镇市及周边乡镇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82.
吕志双 《法制博览》2013,(10):113-114
自十九世纪末的德国法院在判决中首次确认先行行为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以来,刑法理论界就从未间断对先行行为的研究与争议。本文诣在以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通说观点为理论基础,结合比较研究对先行行为的定义、先行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的范围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作为义务来源之先行行为问题上的见解。  相似文献   
83.
在社会保障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公民权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理基础,把维护社会公平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坚持统筹兼顾,就是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定位上要实现社会保障事业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布局上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战略上要采取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渐进性发展战略.坚持法制先行,就是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和实施体系,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运作体系,并健全社保基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4.
刘德君 《实践》2009,(7):42-42
包头市昆都仑区是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同志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在巴特尔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我们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把"深入实施'三带三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5.
驻滇边防某团在开展主题教育先行试点中.紧密结合使命任务,紧贴官兵思想实际,采取理论灌输、活动配合、环境熏陶、典型激励、实践养成等方法,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着眼全方位把握。抓好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86.
不纯正不作为犯是犯罪论危害行为部分的一个特殊理论范畴,因其犯罪构成的特殊性,对其认定及处罚须适用以作为为构成要件形式之刑法分则条文的规定,故历来备受争议。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出发进行分析是理清不纯正不作为犯诸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道德建设官德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官德行先"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官德规范化建设,即: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8.
犯罪是一种正常的消极社会现象,本质上是社会各种不和谐因素和矛盾运动的综合反映。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正,建设和谐文化,强化社会控制力,将犯罪问题控制在公众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9.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90.
调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我国公民运用调解来解决纠纷的意识逐渐增强,调解制度也渐渐成为了我国公民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是典型的依靠调解解决纠纷的一种审案方式,该方式重点强调审判与调解需要相互结合,而在民事纠纷过程中则将调解作为主要解决方式.1963年第一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指出“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作为民事审判工作的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1982年试行的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着重调解”的原则.199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自愿、合法调解”原则.2002年、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接连颁布两条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中调解制度的使用原则和具体办法,为后来调解制度正式确立奠定基础.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一次在立法上确立了先行调解制度.目前,先行调解制度尽管有了立法上的支持,但新修订的民诉法第122条对先行调解制度规定的较为原则,本文对“先行调解,”的内涵、适用条件和适用规则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