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明治初期《女大学》群书大量出版,"女大学"式的女性认识广泛蔓延之际,对当时社会中"女大学"式的男女关系感到不协调并试图克服这种扭曲关系的男性知识分子在历史的舞台上渐渐活跃起来。以土居光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选择性地吸收穆勒《自由论》及女性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日本的社会状况,提出了适合文明开化的女性论。他的非"女大学"式的女性认识在当时的思想界可谓大放异彩,但其中也不免混杂着传统的因素。其作为一种"理想",脱离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实际。尽管如此,试图跳脱出"女大学"主导下的言论体系包围网的土居光华的摸索,可以说为我们今天理解明治初期的女性形象打开了另一种视野。  相似文献   
12.
13.
生活     
清晨。繁华的都市。嘈杂的副食品市场一隅。  相似文献   
14.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历经风霜,辗转多年,终于在江苏省吴江市濒临太湖的庙港镇办起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太湖大学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孙家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先后前往大学堂求学,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立根带队倾听中国传统文化课.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带弟子前来问学。去年6月30日,北京大学儒学院成立,其院长为北大83岁高龄的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  相似文献   
15.
<正>孔子一生关于"天"、"命"曾有三次著名的慨叹:"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是一叹,叹于孔子堕三都受挫之际;"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是二叹,叹于孔子过匡被围之际;"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又一叹,叹于孔子过宋险遭司马桓魋杀害之际。这三叹所发露的"命"意识,学者素来着思甚深,这里拟关联着"生"、"命"、"性"、"道"诸范畴,将其与古中国人的"命"意识做一番比较,并从  相似文献   
16.
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最近重庆大学城校区的8家打印店同时推出了免费复印服务,学校老师和学生只要签个名字,一天之内就可以免费复印10张打印纸。这对消费能力有限、复印需求量比较大的在校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我们要复印学习资料、笔记、学生社团活动材料,原来复印一毛钱一张,后来涨到两毛了,这个开销不小。但现在有了免费复印,  相似文献   
17.
随便挑一家礼品店,报上生日,伶俐的导购小姐就会不厌其烦地介绍大堆的吉祥货品供你选择:从属相到星座,从血型到气质,从职业到机遇,从金银翠玉到草木牙骨,从镇宅至宝到手机贴画……无不具备。出得门来,以吉祥物为原型的城市的雕塑、企业的徽记、商家的标识,还有各类节日庆典和运动会的“形象代言人”比比皆是,更是让你目不暇接。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吉祥物似乎正在发扬光大?肯定的答案是,随着人们对吉祥物心理诉求的变化,它已悄无声息地跨下神坛,与市场联姻,渗透到“眼球经济”的方方面面。否定的答案则是,能说得清吉祥物文化内涵的人已越来越少,这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云南,尤其突出。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实实在在地触摸一下吉祥物———这些曾经作为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节庆甚至就是这个民族本身的“形象代表”,了解它们昨天的故事,或许可以探寻到它们今天的境遇,以至明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非常重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但与此同时,他对于日本极少数人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多次强调要警惕和批判日本复活军国主义。邓小平坚持把反对霸权条款写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制约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指导并亲自参加反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侵略历史的斗争,指明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是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要求日本政府正确处理光华寮问题,指出光华寮问题表明日本极少数人对台湾持有军国主义的倾向。邓小平强调,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要加强批评、揭露,而且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20.
正租金低廉的集装箱住房,成为不少打工者梦开始的地方2009年,电视连续剧《蜗居》受到现代都市青年们的广泛关注,"蜗居"生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北京西三环某高档住宅小区里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住宅,被分隔为38个"房间""蜂巢"里的租客们在楼宇之间静悄悄地生存着。而在成都工作的潘渭,一个18平方米的集装箱就是他的家。无论是"蜗居""蜂巢",还是在成都生活着的"柜族",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