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1810篇
中国政治   339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28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今天中国共产党发展一名新党员,要经过严格的手续和复杂的程序。回首当年的入党,是现在的党员所无法想象的。一位老同志回忆,一个晚上被叫到一个地方,只问了一句:怕不怕死?回答:不怕!负责同志就说: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的回答没有今天这么复杂,只须答:怕或者不怕。  相似文献   
102.
挺进"生命禁区"执行某项阵地工程任务的第二炮兵某基地作战保障团工兵分队党支部,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野外施工组织生活制度流程》等规定,确保人人都在组织管理教育和监督之中。他们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党员突击队,评选优秀党员,坚持施工前动员、施工中鼓动、施工后总结讲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所建工程被上级评为"优质工程"。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安徽省宁国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发展迅速,党组织覆盖率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入党积极性不断增强。宁国市委在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时坚持深完三个“是否”,严把入关口。  相似文献   
104.
《党课》2012,(7):24-31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新形势下保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大现实意义,从而自觉地加强修养、锤炼党性,为发展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5.
入党介绍人如何确定? 问:我是一名基层普通党员,请问入党介绍人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106.
《党课》2012,(10):48-48
四川省乐至县深入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16字方针,探索出了“三方”记实制、“三级”票决制、“三步”公示制的“三三制”党员发展新模式,确保了党员发展质量,从源头上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方”记实制,即实行入党介绍人记实、群众代表记实、支部记实的三方记实。  相似文献   
107.
小卡片     
正知识窗中共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在章程中只是对党员入党资格、条件和手续进行了说明。当时,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并有人介绍,经过审查后,即可入党。但一段时间后,为捍卫党组织、保卫红色政权,入党誓词孕育而生。当时,入党誓词的最大特点是强调阶级斗争和对党的忠诚。一方面,中共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此观点被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普遍吸收,成为重要特色之一;另一方面,大革命失败后,党员数量从革命高潮时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党组织被打散,活动被迫转入地  相似文献   
108.
在伟人周恩来生前自己填的表格上,都是192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比他实际入党时间要少一年半。周恩来到底是怎么人党的?他为什么要少报党龄呢?现在改过来了吗?把这个历史事实澄清于广大读者,足以见证周恩来的一贯谨慎和谦虚。  相似文献   
109.
"980816"徐学红1998年8月16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980816"这组平常的数字,不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还无数次勾起我的美好回忆。1998年8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百年罕见的洪水,我和战友们一起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抗洪救灾的战斗  相似文献   
110.
吴承仕,字检斋,号展成,1884年3月20日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吴承仕入私塾读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1901年,17岁的吴承仕与其父同榜中秀才,翌年又应试中举人。1907年,吴承仕以殿试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被钦点为大理院推事。民国初年,他出任司法部佥事,但他对当局的腐败风气十分厌恶,任内也只是应付而已。从这时起,他开始对中国历代典章制度、“三礼名物”(经学)进行比较系统的涉猎,后拜章太炎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