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赴美生子"人群可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权力精英;第二种是公众人物,比如一些影视明星;第三种是一般民众。近几年我国精英阶层的"赴美生子"现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下,不同群体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一,但其中不乏批评的声音。本文所论的"赴美生子"行为仅限于精英(权力、财富精英及公众人物)阶层,不含一般民众。精英阶层"赴美生子"不是我国特有现象,东欧、东亚以及拉丁美洲甚至中东的一些国家都存在这一问题。我们的邻国—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精英阶层"赴美生  相似文献   
102.
11月12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结束了长达11年的执政生涯。意大利民众以鸣响汽笛、街头跳舞、开香槟等方式庆祝他的离开。而在几天前,贝卢斯科尼刚收到专门讽刺不受欢迎的公众人物的“金貘奖”。  相似文献   
103.
论公民个人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和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信息时代引发隐私权危机近期多家网站用户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引起了互联网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事实已由公安机关查明,违法人员已经或将要被依法严肃查处。如今,到处流传的"花5元钱就可以查身份证详细信息"的消息,引发不少消费者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①网络的出现,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网络用户对自身隐私信息的关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数字化生存日益成为现实。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技术一日千里,乃至发展到令人谈虎色变的"人肉搜索"、"网络追杀"等隐私揭露行为。可以说,  相似文献   
104.
时下一些公众人物说话行事,都不敢触及社会敏感问题。一些同志,面对敏感问题,总是如蛇行一般七绕八弯,能躲则躲。也难怪,有道是“祸从口出”,在敏感问题面前,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人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105.
廉霄 《法制与社会》2010,(17):261-262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学理上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然而法律依据的不完善导致实务操作中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并没有特别保护规则可以适用;非但如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还面临着界限模糊,无法对隐私保护范围作出明确统一界定的难题。以上一些问题的存在,给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法律与现实的双重困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6.
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冲突解决机制受制于民法关于名誉的调整模式,从而使二者的关系或者体现为权利与利益的关系,或者体现为利益与利益的关系.普通人向公众人物转化过程中,其名誉权因权利运动而实现利益化,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利益冲突.我国立法将名誉权设定为具体人格权,但应通过立法以言论自由限制名誉权,避免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关系转化为权利对利益的绝对优势,而扼杀言论自由.对公众人物名誉权应采取弱化保护,通过利益衡量使其弱于言论自由,以强化对公众人物的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07.
刘芳 《民主与法制》2010,(10):56-57
从来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像伍兹这样被美国人赋予如此丰富的意义,人们将自己的美国梦都寄托在了这位明星身上。在造梦运动中,伍兹的人格几近完美,可一连串的绯闻,让伍兹的形象一落千丈。公众人物的道德标杆作用让伍兹很受伤。  相似文献   
108.
顾正 《法制与社会》2010,(31):275-275
本文就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的保护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行使之间的冲突,从法律视角提出了相关破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人民论坛记者:官员尤其是问题官员有没有隐私权?竹立家: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隐私权,这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一个常规。但官员是特殊人群,他的隐私权和公民的隐私权有所不同,将其利用  相似文献   
110.
刘继业 《世纪桥》2014,(6):59-60
随着现代媒介的迅速发展,公众人物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由于公众人物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公众人物成为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对象,其名誉权不可避免的受到侵害,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公众人物的名誉权,正确处理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和言论自由的关系,界定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便成为首要任务,基于公众人物权利保护需要,名誉权应与隐私权分立,但应将信用权纳入到名誉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