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中国改革》杂志2003年第7期刊登了《谁在分"肥"》一文,内容涉及广州市华侨房屋开发公司企业经营和改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被后者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判令原告败诉。此案所涉及的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背后的复杂法律关系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它对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意义重大。我们特节选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对该案的判决书,并约请有关方面学者对此案所涉相关问题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22.
目前我国的相关组织已经从三个方面对于公众人物形象的商品化行为进行限制:对于商品化权主体的限制;对于商品化权适用领域的限制;对于商品化的行为方式加以限制。通过对于三种限制方法的分析,作者认为对于公众人物商品化权的某一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规制效果,必需构建合理的制度以预防和解决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权滥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正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处于公众环境,为公众服务,在众目睽睽之下,有德无德,人民眼睛雪亮。有德者,人们佩服而拥戴;缺德者,人们厌恶而排斥。古人说:"重莫如国,栋莫如德。"以德服众,举足轻重;德高望重,德高率众。领导干部只有注重修身养德,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以德服众,才能真正受到群众的爱戴,才能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服众要怀众。一心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一切奉献群众,得到公众的认可。道德不是空洞虚无之物,它是为指导并实  相似文献   
24.
石春梅 《世纪桥》2011,(13):41-42
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产业的大繁荣和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与新闻舆论监督权、社会公众知情权间的矛盾和冲突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由此而来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被侵犯而引发的诉讼日益增多。本文对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作了概述,分析了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关系和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理论基础,从保护与限制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利益平衡出发,对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25.
为节省有限的社会资源,追求福利最大化的社会公平结果,占用受众关注力的公众人物私隐自然少于一般民众,其隐私权的界定范围应在其私隐信息暴露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均衡点处。但大众无可预测的态度反应和心理预期为这一结论提出了操作上的不可行性。因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无须社会配置以法律上的制度性保护,公众人物可通过媒体、受众反应等信息自由市场竞争的方式维护自己正常的私隐信息,也可通过名誉权同隐私权的衔接,保障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6.
看了《民主与法制》第18期《“公众人物”,你是谁?》一组报道,对“公众人物”的概念有了法律上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公共知情权、隐私权等法律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读到公众人物的“忍受义务”,深受启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开篇《“公众人物”:监督与被监督的文化思辩》,想从这方面谈几句感想。  相似文献   
27.
敬一山 《廉政瞭望》2010,(18):32-32
在港人菲律宾遭劫持的事件上,成龙因为他的“大度”言论,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其实,从他那以香港代言人自居的口吻推断,他那一刻的言论很难说是出于个人情感,很可能只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一种习惯性的“理智表达”。  相似文献   
28.
《小康》2008,(7):2-2
灾难让我们摆脱了原有的社会惯性,使得我们的精神家园和伦理秩序得以重新复苏和构筑我们可以而且应做的是珍惜和发扬,使之成为社会的常态。  相似文献   
29.
偷拍案件并不是单一的法律关系,根据其偷拍的对象不同,侵害的可能是肖像权,抑或是隐私权,二者在主张权利上的请求权基础不同。另外,对于公众人物,两种类型的偷拍适用不同的规则。偷拍的严重性使得在追究其侵权责任的同时,有必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尽快增订刑法的偷拍条款。  相似文献   
30.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无可争议地享有隐私权。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同于一般大众的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要受到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权利人同意及公共场所等必要限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理念和成功的立法经验,合理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切实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