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1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1319篇
中国共产党   669篇
中国政治   1688篇
政治理论   434篇
综合类   5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6年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五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91.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与上次调查相比上升了一个百分点。对于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被调查者选择“好”的占34.1%。比上次调查上升了2.9个百分点;选择“一般”的占59.8%,下降了2个百分点;选择“差”的占了6.1%,下降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2.
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科学素养影响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广度、深度和效率。究其原因,公众科学素养是培植良好政策参与意识的基础,直接决定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高低并有助于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发挥。面对这种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因果关系的不明确性以及诸多的限制因素,又要谋求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4.
一、基本案情2006年12月24日晚,郑州市某饭店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公安机关及时赶到现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林某。经审查,由于林某的一  相似文献   
25.
自去年以来,北京市公安机关积极倡导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大力加强社区防控网络建设,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依靠社区群众,使首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趋于平稳,各类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6.
非典型性肺炎病例在中国出现后一直倍受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研究并建立危机处理系统来应对这一卫生突发事件。非典事件不仅对公众身体健康形成威胁,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恐慌,同时也是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危机事件的处理要依靠政府措施的同时还要依靠媒体公正、及时、全面的报道和公众对政府措施的支持和反馈。  相似文献   
27.
公众参与立法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程序及其法制化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飞速发展,表现在立法方面,就是立法质量得到逐步提高,这一过程伴随着公众立法参与度的逐步提高,见证了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的逐步发展。入世则赋予了民主立法更丰富的内涵,公众参与立法无论作为民主理念抑或民主制度都值得我们加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8.
随着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科技决策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发现辽宁省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公众虽然参与科技决策的意愿较高,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偏好;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实践较少;参与渠道不畅通。因此,应该通过转变决策理念,构建公众参与的合理的制度体系、拓宽参与渠道等措施促进公众有效的参与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29.
前些日子,一位读者朋友在给本刊来信时说,最近几年,《中国人大》的"面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外包装上,也体现在内容上。翻看现在的《中国人大》,"内部痕迹"少了,八股式的文章少了,抽象的理论文章少了,代之以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0.
李劲 《理论文萃》2007,(1):56-62
哈贝马斯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首次明晰地阐述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与发展。“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描述的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向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生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①哈氏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