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38篇
中国共产党   219篇
中国政治   451篇
政治理论   198篇
综合类   3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张源 《学习论坛》2012,(2):53-56
大卫.休谟通过对17~18世纪英国党派政治的论述,试图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阐明,现代政党政治的形成有其自身规律。首先,党派是伴随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形成的必然产物,反映了政体的性质与人性倾向。其次,党派对于型塑一个现代的自由政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对于既有的党派纷争,应基于理性及审慎来弥合分歧,促成党派之间的联合;同时,应秉持为公精神,将只关注私利的政治派别转化为考虑公共利益的党派,为解决政治宽容、党派政治的有效性、一党独大等问题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92.
冯准 《新视野》2012,(1):90-93
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与补偿作了更为具体、细致的规定,使该条例更具实践价值。然而现实中围绕拆迁的权益纠纷不是靠几个"条例"或"规定"就能解释清楚的,在政府"侵权"与公民"维权"的表象下,往往还隐藏着诸多利害关系。针对这些方面,需要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发掘真实境况,努力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93.
余军 《当代法学》2012,(4):17-24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论证,学界普遍存在着试图通过一般性阐释确定其涵义的误区。从法律方法的角度考察,"公共利益"概念完整的论证过程需经过价值填充与类型化、个案中的权衡模式两个阶段,其结果是产生以个案事实为前提条件的关于"公共利益"涵义的明确法律规则。这种研究路径体现了法律学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追求"个案中的正义"之旨趣;同时也为正当程序建构论所确立的体现民主正当性的"商谈"机制提供了补充,以法律方法来约束法律适用者的主观擅断和恣意,从而避免"商谈"程序沦为摆设。  相似文献   
994.
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逐步趋于完善,总体的经济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共利益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侵每因此我国立法机关针对这些现象,在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过对哪些主体能够作为原告参加公益诉讼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也没有赋予公民个人享有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995.
《学理论》2015,(6)
目前,香港"占中"事件,自9月28日凌晨起通过非法集会,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因此迷惑了部分市民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严重损害了香港公众的公共利益。从大学生在"占中"事件中的缺失表现入手,指出大学生在利益价值观的取向、民族精神缺失及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义务观念淡薄是形成大学生公共利益义务认同的缺失表现,也是从这三方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指出在当前社会,在认识和理性看待"占中"事件的前提下,仍然要培养大学生积极承担公共利益义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6.
地方立法利益衡量过程中要对公共利益进行确认和界定,公共利益应当具备地域性、整体性、受益多数性和直接相关性.要对“少数人”利益、弱势群体利益、环境利益、商业利益、政府利益是否属于公共利益进行小心甄别,上述利益,有的属于公共利益,有的则不属于公共利益.在地方立法利益衡量过程中,要优先选择公共利益,这是地方立法应有的利益衡量观.除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外,还要注意比例原则和补偿原则的运用.同时,公共利益优先还有例外情况,个体的基本生存利益要优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国家公共服务过程,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的透明度,保证了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价值取向,也为公共服务的执行开辟了新的监督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公共服务的执行,完成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998.
陈国强 《党政论坛》2014,(21):30-33
一、公共事务的形式抽象 公共事务的运转、变动和维持是现代社会科学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吸引了包括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一方面,它是在与私人事务区分中所确立的一个领域,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让他们共同受益的那类事务”,因此,其牵涉群体的权益难以私有化。同时,公共事务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小到小区事务,大到国家、国际事务都是属于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999.
域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嬗变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凯 《行政与法》2010,(7):91-95
原告资格的确认是整个行政公益诉讼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笔者基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语义分析,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域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比较与借鉴,试图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建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抽象标准和起诉主体。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当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如何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利益,怎样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